
寒潮未退,谁还在坚持?随着产业互联网赋能效率的提升,2020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作者 马金桥
编辑 何洋
2019年已经过去,但“买不起猪肉”的梗还没彻底过去。消费者的调侃背后,是生鲜冻品从业者们的“心里苦”。当被问到会用什么词来形容2019年的这个行业时,大家给出的是诸如“大浪淘沙”、“风起云涌”这样的答案。这无疑是艰难的一年。寒潮未退,谁还在坚持?随着产业互联网赋能效率的提升,2020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01
生鲜电商规模超2600亿,B2C/F2C型占主流
2014至2015年,是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如今,这个行业已经度过探索期与高速发展期,进入了洗牌期与转型升级阶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2019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70亿元左右。
图片来自:前瞻经济学人
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将生鲜电商从产业链、平台模式、资产模式的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生鲜电商产业链主要从生鲜产品生产者、制造商、批发商、生鲜商家、仓储物流及消费者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类,可归结为流通渠道、原料工厂渠道、商超渠道、餐饮渠道。
据美菜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模式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综合平台型(如:天猫喵鲜生)、B2C/F2C型(如:本来生活、每日优鲜)、C2B/C2F型(如:食行生鲜)、O2O型(如:京东到家)、B2B型(如:美菜网、宋小菜)。其中,B2C/F2C型是目前生鲜电商领域数量最多的模式。用户在线上下单,商家仓库发货,通过自建或第三方物流将货物送达,在数据化管理运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代表企业有中粮我买网、易果生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每日优鲜、顺丰优选、EMS极速鲜等。
此外,生鲜电商还可以资产模式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轻资产、重资产两种商业模式。轻资产模式一般以平台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切入点,聚焦垂直单项的同时提供增值服务,由下而上覆盖产业链;而重资产模式中,相关企业更愿意布局上游生产加工以及物流等环节,由上而下地实现对产业链的覆盖。另一个维度上,以对终端的覆盖形式为标准,也有直营和平台型的多种模式。
02
2019年是个“坎儿”
2015年,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一场活动上说,“互联网风生水起,但只占了整个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的10%。那90%你还没捞着呢,那90%就是生鲜。”这位“风投女王”还放话道:“电商还有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你拿下了生鲜就能拿下天下。”
徐新的预判确实是准的,不过眼下能“拿下天下”的还没出现,在攻破堡垒的途中折戟沉沙的却不胜枚举。仅观察过去的2019年:上海易果生鲜旗下我厨叫停、妙生活关闭其在上海的80家门店、爱鲜蜂关停、呆萝卜陷入关店和资金链断裂危机、吉及鲜融资失败大量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