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风云人物 >

突破模式与技术瓶颈,科沃斯如何引领民族品牌走向全球——专访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 赵亮
时间:2024-01-15 09:15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专访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 赵亮

 

赵 亮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扫地机器人背后,是中国企业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更是不断投入创新的成果体现。

 

01从“足球比赛”到扫地机器人
 

1966年,世界上第一台量产型扫地机器人的原型“三足虫”诞生,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打开了一扇窗。不过,最早的家庭扫地机器人还只是实验室产品,民用市场更是一片空白。在受到“机器人足球比赛”的启发之后,善于生产制造吸尘器的中国企业——科沃斯开始思考扫地机器人产品平民化可行性。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智能小车背一个吸尘器的滚筒,与现在圆盘式的产品形态有很大的差别。”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简称: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赵亮谈道,“但这个形态连实验室都没有走出去,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圆盘式的产品形态。”

同时,受限于当时各种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最早的扫地机器人无法如现在具备高度智能化水平和功能的产品一样,只能采用碰撞式的方式来完成清洁区域的作业。“尽管效率相比现在十分低下,不过这已经是一个开创性的产品,也为空白的市场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亮郑重地说道。

 

行业急速攀升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在随后的时间里,扫地机器人不断进化,产品形态和功能不断完善和丰富,如今已经进化到集吸尘、集尘、拖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现代家居中的“标配”。从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销售规模从2017年的56亿元人民币,飙升至2021年的11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此期间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沃斯,其股价也达到了巅峰,一度被称为“扫地茅”。

02选择两手发展,科沃斯成为中国企业之光

极速扩张的市场往往伴随着更多入局者和更激烈的竞争,扫地机器人行业也不可避免。赵亮坦言,在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之后,如今产品形态趋于成熟,企业纷纷入局,各家企业技术上的差距开始拉近,这也是科技产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坚持技术创新,保证产品力

对此,科沃斯选择两手发展,一方面作为行业领头羊,科沃斯将坚持技术创新,以保证自身丰富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贴近消费者并抓住短期的消费需求差异。企业围绕消费者开发产品是天经地义,以消费需求将产品进行分类则是顺理成章。如同智能手机产品一样,科沃斯也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打造了不同系列的产品,有适合追求新科技的X系列,也有适合大众的T系列以及更有性价比的子品牌Y系列等,通过这样的产品矩阵覆盖不同消费需求和市场的消费者。

 


二次创业成立添可品牌

同时,科沃斯进行二次创业,以自身在吸尘器技术领域的积淀开创了新的品牌——添可。“科沃斯最早是以生产制造吸尘器起家的,所以在感受到了消费者需求后,创造了这个品牌。”赵亮介绍道,“我们早期也博取众长,认真聆听消费者需求,借鉴先进技术演进方向,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良,例如将有线改为充电式的,进一步适应目前家居生活的场景。”

03以创新实现品牌差异化

不过,添可品牌早期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不仅只是吸尘器赛道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和认可也是关键。赵亮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各个领域都通过规模化降低了整体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但这还不足以形成媲美国际优秀品牌的品牌力。

“物美价廉的另一面是消费者不认可品牌溢价,这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思考的重点之一。”赵亮由衷地说道,“最终我们想明白了,初创品牌在一个红海赛道中与巨头企业的正面直接竞争几乎无望获得成功,作为一个追求商业成功的企业,可以以自身过去的优势在不同方向发挥自己的长处。新的方向应该与过去有所关联,加入自己的创新思考实现差异化,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就是科沃斯的创新。”

新是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

赵亮继续道,在企业发展早期,实力尚弱时,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发明,那很可能对企业产生灾难,为了创新而创新并不明智,商业行为的本质还是价值交换。当然,头部企业肯定要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扩展行业边界,但初创企业还是应当注重实际,在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以现有要素做新的组合进行创新。

添可便是如此。以吸尘器产品为例,除了保证产品拥有足够的吸力之上,加入智能传感器,以方便消费者感知清洁区域的各种情况和作业进度,让消费者拥有掌控感。“这些技术其实早已存在,但是我们首先跨行业组合到家庭清洁场景,由此我们也重新定义了清扫。”赵亮解释道,“这种细小的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差异化感受,也让我们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得到了更多的提升。在这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另一个结论,就是以跨行业的视角去了解技术和产品,进而激发新的灵感。”

 


构建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

当然,建立一个强大的组织来为企业创新服务也是必须,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便承担了这样角色和作用。不过,赵亮也解释了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的不同之处,正如上文所言,科沃斯的创新是与过去的发展相关联的,而不仅是进行发明创造全新的技术或产品。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科沃斯认为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其中除了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和反思,这些可以让企业认知到改善的方式,对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与员工形成共识,为企业提供方法论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员工入职科沃斯,每个员工本身所具备的经验拥有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想法,但不是每个想法都一定能成功,我们需要避免重蹈覆辙,因此我们需要他们理解科沃斯所有成功、失败的过程,形成共识,不要让自己和公司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也会为社会企业进行辅导,为其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论。”赵亮补充道,“我们认为企业直接追求成功可以采用更加务实的方式,例如能够避免可见的失败,就可以提升成功概率。而这就是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的意义之一。”

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也承担了执行特定培训的项目等职能,将市场上不同行业的经验进行打磨和梳理,通过创想科技馆、创见新零售等场景帮助学员进一步的成长。除了对科沃斯内部赋能,研究院同时也专注于为“产品驱动型”企业提供实践导向的战略方法论商业研究和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多家企业实现战略落地和成功转型。

04从长期收益考量智能制造

此外,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科沃斯也在不断思考,智能制造的目的是什么?赵亮回答道:“科沃斯是一家商业驱动公司,一定要考量投入产出比,尽管我们也不要求‘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率,但我们也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计算智能制造所带来的所有收益。因此,我们并不急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学习精益理念并为智能制造打下基础

在这样的理念下,科沃斯在智能制造的进程上也更务实,而且率先进行了精益化改造,以便为智能化发展夯实基础。赵亮表示企业可以从正反两个维度来看待“精益”。一方面,精益的确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包括帮助企业拥有更好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一味追求效率会让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固化,从而在某种程度对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目前前端消费市场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且不可预测,大批量稳定的生产规模和效率反而不适应这样的节奏,这也是为何企业近年来构建‘敏捷、柔性’供应链的原因之一。”赵亮说道,“科沃斯认为需要平衡市场和生产效率。当然这个平衡的程度也应当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和所处行业发展时期来确定,要把学习精益的思想与市场环境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将数字化深入毛细血管,让创新自下而上

赵亮进一步讲述了科沃斯在智能制造转型中对于数字化的实践经历。科沃斯认为,数字化的关键并不仅在于主干的系统建设,更要将数字化渗透到企业的“毛细血管”。对于企业而言,不可能只通过一套系统和流程就能满足所有业务形态,创新也需要自下而上,需要为身处毛细血管末端的员工提升更灵活的方式和创新的平台。

科沃斯的做法是,首先为员工接入了来自外部的多个不同系统,包括ChatGPT等AI模型。“我们热烈地拥抱新鲜事物和新的生产工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负责在细分流程中自主创造,从而提升效率。”赵亮解释道,“例如我们有位员工应用ChatGPT从系统端创造性地解决了特殊商品装箱问题,这个环节以前需要IT部门与他一同完成,但是IT部门对于装箱的逻辑并不一定能够理解,所以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简化工作流程,也提升了创新的效率。”

05“善”和“尊重”,构建科沃斯长期发展的基础
企业需要考虑长期商业利益

“善”是科沃斯企业文化所在。企业不能只考虑短期之内的发展与利益,这往往容易在不同层面伤害到企业经营的本质,且无法在所谓的财务报表之上显示。科沃斯也是从长期的商业利益来考虑企业文化的建立与贯彻,希望能够让公司和员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稳定发展。同时,产品也是科沃斯的焦点和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科沃斯始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之上,也是为了能够兑现于消费者的承诺。“我们无论哪个部门在谈及公司的核心时,众口一词第一时间提到的就是产品。”赵亮郑重地说道,“这才是科沃斯可以持续突破并持续成长的核心因素。”

 


“尊重”帮助企业赢得全球信赖

此外,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尊重”也是科沃斯的核心文化之一。目前,科沃斯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了35%,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同时科沃斯也在推动东南亚和日本市场,目标是将来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50%。获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科沃斯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这帮助他们可以迅速地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做出针对性的改变,同时尊重当地文化也让科沃斯在当地的品牌宣传更游刃有余。“另一个维度是,要让员工也融入本土化团队,才能在国际化的发展中更高效地助力企业的发展。”赵亮补充道。

“就像我们不会将自己的定义局限在清洁领域,我们的使命是让机器人服务每个人。”赵亮最后说道,“因此我们也要尊重每个行业,感知行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以自身技术为内核,创新产品和服务,伴随消费者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END


《现代物流》| 126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智能物流

更多>

观世界之趋势

更多>

【特辑】跨境电商大时代为传统货代添新机遇

虽然传统贸易货代更擅长服务大企业,处理低频次、单票大批量货物的业务,...

【他山之石】促进供应链循环经济的工业 5.0 战略成功因素

文|中国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 中国福建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卓宏基 李...

【特辑】提振工业品物流效率,PI会是解法之一吗

在不断讲究降本增效的今天,运输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优化,却一直缺乏有效的...

【他山之石】推动高附加价值的物流ESG

本文作者是编辑部特约撰稿人,曾就职于国际快递公司,担任供应链分析与管...

【国际物流】从进出口贸易了解东盟市场

从充分了解东盟各国的经济与社会现况中,观察各产业能够为我们带来怎样的...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前川NewTon制冷科技——裕贺食品牛肉供应链的保鲜秘籍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