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世界之趋势 >

【特辑】农产品会是推动中国国际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吗
时间:2024-06-07 19:47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国际冷链的发展,对于农产品进出口的意义重大。

 

水果进口额大增

 

2024年1月29日,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水果分会发布的最新水果进出口统计数据,2024年进口金额达到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数量752.4万吨,同比增长3%。在水果出口方面,2023年出口金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8%,出口量386.8万吨,同比增长19%。

 

从水果进口金额来看,排名靠前的水果品类依次为鲜榴莲、鲜樱桃、冷冻榴莲、香蕉、山竹和椰青,以上六种水果占中国水果进口总额的76%。其中,排名第一的鲜榴莲在2023年的进口总额达到67.2亿美元,同比增长66%;进口总量142.6万吨,同比增长73%。

 

东南亚正在增加对华水果出口

 

同时,相关报道和数据显示,东南亚国家正在增加对中国的水果出口。2023年1月至9月,中国自东盟进口水果及加工品总额为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其中,越南和泰国是榴莲出口的主要国家,尤其是2022年7月越南鲜榴莲正式准入后,越南迅速占据了中国国内约35%市场,泰国榴莲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95%下滑到约65%。

 

不过,冷冻榴莲的主要供应国依然是泰国,2023年泰国对华出口额约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出口量10.8万吨,同比增长12%。据了解,越南冷冻榴莲输华标准也将很快出台,届时市场将迎来越南冷冻榴莲的有力竞争。

 

而且,随着近年来金枕头榴莲等品种形成品牌优势,将会进一步推动榴莲等水果的进口。例如2023年10月17日,盒马在越南前江省落地榴莲直采基地,这也是盒马在越南落地的首个榴莲直采基地。

 

冷链物流是水果进出口提升的关键之一

 

除了消费需求,支持东南亚水果对华出口高速增长的关键还在于物流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据泰国商务部贸易谈判司司长Auramon Supthaweethum表示,自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以来,泰国对中国的水果出口大幅增长,铁路的开通将运输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较此前公路运输时间大幅减少。

 

同时,冷链配送网络的完善也为水果进口市场提供了关键保障,尤其是冷冻榴莲等产品需要低温冷链储藏和运输,“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班列搭建了高效稳定的冷链物流通道,为水果产品的全程冷链提供了支撑。当然,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对于进出口活动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显然,这对于中国冷链物流的建设也将带来一定的推动力,尤其是国际冷链物流方面。除了上述提及的铁路冷链运输,至中国境内后农产品除了转运同样需要仓储。仍以榴莲为例,猫山王榴莲鲜果的冷冻加工需要经过高压气枪清洗、消毒、液氮冷冻等步骤,液氮冷冻要求为-110℃,持续90分钟以上,冷冻后的榴莲需在-18℃以下环境存储、运输。为此,在2023年5月,万纬有信达深圳盐田冷链园区承接了马来西亚进口猫山王榴莲的进出口报关、仓储、加工改包、配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实际上,万纬物流除了为猫山王榴莲产品提供了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万纬上海临港冷链园区已成为以鲜果客户为特色的“水果工厂”,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异果、蓝莓、香蕉、椰子、牛油果等等都在这里经过存储、包装,运送到下游渠道。

 

海鲜水产品或将推动冷链建设

 

因此在水果进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下,可以预见相应的国际冷链市场也将迎来持续增长的动力。另外,推动国际冷链增长的因素还可能来自海鲜水产品的进口与加工。

 

日本海鲜出口受政策影响明显

 

日本东洋经济报道,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2023年日本海鲜出口额创下了3,901亿日元(约182.9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这是中国政府在8月下旬暂停进口日本海鲜产品之下取得的成绩。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22年数据,中国大陆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份额为22.5%,若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的19.5%则达到42%,尤其是扇贝对华出口占比达到51.3%。

 

事实上,中国政府的进口禁令确实对日本海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类别的数据上。从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详细数据来看,扇贝的出口额下降了24%,其他产品包括鲭鱼下降35%,沙丁鱼下降15%。鲭鱼方面,由于捕获量减少,出口量下降了40%。而增加的类别主要在于珍珠增加了92%,黄尾鱼增加了15%,鲣鱼和金枪鱼也增加了27%。

 

从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来看,出口至中国大陆的数额大幅下降30%,其次是韩国下降7%,中国台湾下降5%。另外,出口至中国香港的数额则大幅增长35%,美国增长14%,越南增长10%,泰国增长4%。

 

中国无法取代的原因

 

不过东洋经济表示尽管出口至中国大陆减少的数额与中国香港地区增加的数额相差无几,也并不代表着日本海鲜产品在中国香港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反而相比过去,中国香港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政策来审查和限制日本水产的进口。同时东洋经济也指出了“无法卖给中国就卖给其他国家”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原因在于日本出口的海鲜水产品相当一部分是用来加工成海鲜产品的原料,这些产品需要被出口至中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然后在当地的加工厂完成加工后远销欧洲各国。那为何日本不直接采取在本国加工再出口至欧洲呢?关键原因在于日本本土少有取得欧盟HACCP的海鲜加工工厂,而且现有的工厂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完成符合欧盟HACCP要求的改造,同时考虑到未来海鲜捕获量的下降,这种改造的动力并不充足。

 

相比之下,中国、泰国及其他国家的工厂在建设之初就是为了向欧盟出口的目的所建,因此大部分工厂已经取得了向欧洲出口的资质。因此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之下,中国仍然是日本海鲜出口的关键目的地之一。

 

从中国水产品出口数据来看,除了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东盟正在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关键目的地国家和地区,202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307.2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提高3.4倍,占比由2010年的7.6%提高至22%。在这样的趋势下,也必然推动中国冷链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为水产品的进出口提供安全、可靠的物流服务。

 

END


《现代物流》| 128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记丰田无人搬运设备应用实例——访上海三菱电机 • 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制造部部长 马海峰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