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世界之趋势 >

【他山之石】食品饮料供应链的挑战、趋势及如何创新
时间:2024-08-13 13:35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文 | 中国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

中国福建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卓宏基 李泽昊 徐志宏

美国 SOLE 国际物流协会中国台湾分会 邹伯衡

 

全世界都在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了食品和饮料供应链的管理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如何甄别和应对这些挑战,将会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破局的关键。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食品和饮料供应链必须投资新技术和更具弹性的物流才能保持领先。面对COVID-19疫情的冲击刚刚结束,食品和饮料制造商继续面临供应链弹性的挑战,与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持续破坏、通货膨胀,以及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此外,不断上涨的能源、运输、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球的食品和饮料产业的营运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这种不确定的经营环境让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在交期、速度与财务上捉襟见肘,导致买家需要更长的账期,而供应商则需要更快的付款速度。因此,该产业对优化营运的供应链与运输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还需要能够提高供应链可视性、简化流程和绩效优化的技术。这些策略共同有助于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和弹性的供应链。

 

食品和饮料产业面对的供应链挑战

 

资源短缺成为新常态

 

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例如,俄乌冲突引发了玉米、小麦和葵花籽油等资源的出口短缺和价格波动。对于食品制造商来说,这些短缺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延误,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客户满意度和利润。食品和饮料供应链也难以填补仓储人员和司机等关键角色,导致交货延迟。根据勤业众信(Deloitte)2021年的一项调查,近一半的食品和饮料产品供应商也将留住人才视为首要挑战。

 

产业利润与成本控管

 

除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之外,燃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高利率和需求供应链技术的价格也正在影响食品和饮料制造商的利润。目前全球正面临极端气候和各种大自然的威胁,包括地缘政治、地震、干旱、暴雨、洪水和热浪的冲击,都将推高农民的生产成本,估计未来全球粮食供应短缺的现象将更加剧。食品和饮料必须在不牺牲销售业务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

 

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疫情的封锁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对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偏好、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更加重视养生与健康,对于食材有更多的要求,选择上也更为谨慎。盘点使客户的期望将朝向下列方向:

(1)更快、当天送达

(2)各种数字和全渠道购买选项

(3)个人化体验和产品

(4)场外餐饮服务

(5)注重健康的选择,包括合适温度的冷链产品和提供可追溯性的产品

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必须快速调整产品并驾驭更复杂的库存单位(SKU)和订单管理流程。此外,想要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必须制定位于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等温热带国家市场的成长策略,该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从欧洲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增加了一倍多。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制造商必须将亚太地区的产品运销和消费者趋势纳入其供应链。

 

供应链弹性的要求

 

近年来机器人生产技术和设计的进步,改变生产线运转模式,成为食品与饮料企业发展重要力量之一。然因许多加工制程自动化不易,厂商应用机器人速度较慢,因此采取逐步导入策略,预期未来智慧化科技的应用将改变食品制造业的样貌,高科技与智慧化的导入,将使食品产业的生产设备体积更为精巧、灵活,生产制造效率、弹性与客制化能力更为提高。此种优势最有可能在自动化食品饮料生产线获得实现与应用,借由优化生产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平衡所有零组件的速度,停机时间得以降低,整体设备运转效率因而大为提升。

 

另外,食品从原料采购至生产制造等庞大资料,借助物联网使得生产设备自动、实时搜集各项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平台运算,协助食品企业节省大量资源和缩短决策时间。综合以上的各项挑战,表明食品和饮料产业必须建立和维持更具弹性的供应链。制造商面临着保持敏捷性、满足新客户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中断的压力。

 

食品与饮料企业因应挑战的策略

 

进入实质数字转型

 

数字转型是帮助解决食品和饮料供应链挑战的主要趋势之一。投资数字技术是提高供应链效率、支持业务成长和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帮助食品和饮料供应链利用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由机器学习驱动的软件可以分析沿着供应链收集数据,这有助于快速识别瓶颈、替代供应商机会和需求趋势,以改善库存管理。供应链还可以使用传感器来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机器人技术则可以促进更有效率的制造流程。

随着通货膨胀在几十年以最快的速度激增,供应链管理正处于风暴的目光。港口、仓储、工厂、物流网络的关系瓶颈,使得不少企业在消费需求飞跃之时,库存量不高。同时,燃料和劳动力成本处于历史高位,迫使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的企业不得不涨价,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在这个动荡的经济环境中,供应链必须反应迅速、可见、精简且有效率。最好的企业正在转向技术,以对抗通货膨胀。根据Gartner的最新研究,多数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认为,技术投资是他们最具意义的竞争优势之一。

 

采用短链本地采购

 

离岸外包(Off Shore)是一种供应链策略,将制造转移到距离公司市场更近的地区。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销售点附近制造食品和饮料产品,更容易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或扩大生产规模。食品与饮料行业内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基本采取“产地销、销地产”的方式来进行形式,即在一定的销售市场区域内建立生产加工工厂,来辐射本销售区域内的客户需求和产品供应。例如可口可乐就是充分考虑某个地区(一般是以省、州、地区小国为单位)的碳酸饮料需求情况,在当地设立灌装厂,再由该灌装厂完全负责该地区的产品供应。

 

智慧物流的有效辅助

 

现代化的仓储准确度和可靠性跨大步,食品与饮料企业拥有的传统仓库作业面临一些挑战,营运成本上升以及承载更多食品安全与公共意识的压力,近年来,得益于物流系统智慧化技术发展卓越,食品与饮料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包括:

(1)承担基础和业务销售、生产执行、采购、物料、存货的ERP系统。

(2)承担预测分析的需求计划(Demand Planning)系统。

(3)承担销售网络计划和产线排产计划的先进最适化排程系统APO(Advanced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先进排程与规划系统APS(Advanced Planning System)。

(4)对生产管理有更高要求的企业,还需要连接ERP和APO,承担小日程排产和产线排程的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在这些系统之上,承担资料采集、分析和报告任务的BW(Business Warehouse系统),以模型为导向的数据存储应用程序,用于汇聚、转换、巩固、清理和存储数据。有关智慧物流系统则是AI运算分析建立模型,执行自动仓储、可视化软件、订单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自动化拣货机器人等,能在有限时间及促销期间增加产品存量,提升食品饮料仓储的运转效率,提高订单准确率、库存管理和交货的可靠性、减少呆滞料与报废库存,满足产品产地、料号、批号、效期、配方等可追溯性要求,进一步提升食品与饮料业的盈利及客户服务质量。

 

永续供应链的投资

 

食品和饮料供应链正在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废弃物。通过循环供应链,找到重新利用食品和饮料产品的方法,否则这些产品最终会被丢进垃圾掩埋场。

食品和饮料企业也逐渐将可投资循环供应链视为必要的企业行为,例如:将废物重新利用为新产品,包括将变质的啤酒变成醋;捐赠可用的食品和饮料产品;将食物垃圾转化为再生能源等。

这种方法不仅对地球更好。它还产生替代收入来源、优化资源、支持ESG目标并吸引具有永续发展意识的客户。全球环境资源有限,能做到最适运用,减低损耗,是国际食品生态圈进化革新的重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食品浪费定义,食品生态圈的食品损耗,包括食物损失及食品浪费两部分;食品损失来自原料生产及加工制造端产生的损耗,食品浪费则为供应链末端零售、餐饮服务及消费端的决策或行动产生的浪费。

 

结论

 

COVID-19疫情后,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来袭,短链革命加速进行,区域供应链更显重要,短链革命“接近市场、在地化布局”,还支援更快的交货时间,甚至可以降低运输排放量,这对于有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ESG)目标的公司来说是一个额外的优势。

同时,食品与饮料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离岸外包的优势,正在将该策略与采用更有效率的订单管理系统、多元化的运输服务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直接到商店和最后一公里的交付的整合型解决方案,新兴食品科技或AIoT(AI+IoT)等数字工具融合的科技力,对强化整体食品与饮料产业供应链都是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

食品与饮料产业仍偏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供应链现况、加工端生产决策及销售需求管控,仰赖人工经验判断为多;减低食品浪费,食品数据化及供应链各环境精准掌握,是需要跨越的断层,后续食品与饮料产业导入AI等智慧科技及其与新兴制程技术融合的进程,将会影响供应链营运的弹性,同时左右全球食品与饮料生态的广度及精细度。

 

参考文献:

中国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物流与运筹管理,2024.


https://www2.deloitte.com/us/en/insights/industry/retail-distribution。

 

END

《现代物流》| 129期文章精选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守护面米“千味”,快联有“门道”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