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能物流 >

【特辑】阿里、京东破墙,会成为引发快递物流地震的鲶鱼吗
时间:2025-04-14 13:32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也许,这是中国商业反内卷时代的开端。

 

“猫狗”破冰

 

2024年10月16日,京东物流官微表示,京东物流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京东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平台商家将能够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总裁吴嘉就曾透露,在双十一之前接入京东物流,给商家提供更多的选择、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一猝不及防的消息,既证明了阿里集团“破墙”的决心,也打破了大众对于两者竞争关系的认知和滤镜,毕竟淘天集团与京东商城的明争暗斗贯穿了传统电商平台时代,即便“送走”苏宁,迎来拼多多,双方之前的竞争也并没有展现出“冰释前嫌”的意思。

 

直到2023年,阿里启动了其历史上最重大的组织变革——设立六大业务集团(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并开启全面独立经营的“1+6+N”战略。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这次变革是要重新把阿里各业务部门引入激烈的战场,意图通过重新定义和构造阿里巴巴集团与各业务的治理关系,来激发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于是在2024年9月初,淘天集团宣布接入微信支付成为阿里首个破冰动作,之后淘天平台全面接入京东物流,不过相比线上支付接口接入,物流服务的介入涉及从线上到线下庞大而复杂的软硬件体系,对于平台商家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也可能迎来重构的机会,需要淘天平台和京东物流在基础设施层面的互联互通。在双方官宣后不久,就已经有消费者表示收到了由京东物流配送的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

 

各方态度“水波不兴”

 

众所周知,阿里早就成立了菜鸟作为对电商业务的支撑,并先后入股了圆通、中通、申通等中国民营快递巨头。同时,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菜鸟已经成为“电商物流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其业务涵盖了供应链、物流服务(国内和国际)、物流科技、物流资产等多个板块,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最后一公里”的能力,菜鸟还联合多个快递公司成立了“丹鸟”品牌。在淘天集团宣布接入京东物流,以及京东物流菜鸟也正式接入京东第三方平台之后,菜鸟官网也并未发布相关新闻,只有2024年9月10日前后发布了“鼓励和推动菜鸟面向开放市场构建物流网络”和“服务好阿里电商和开放市场”等相关新闻,因此大众也无法清晰地获取菜鸟内部对此事的态度和评价。

 

同时,对于将电商件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民营快递企业对此并没有发声。毕竟自2013年以后,两大平台之间的“明争暗斗”数不胜数,因此多年来各快递企业已经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相比之下,外界的关注点主要在于顺丰是否会受到影响。毕竟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顺丰、京东物流在服务品质上更高,因此京东物流接入淘天平台后可能会影响顺丰在淘系中高端订单方面的影响。尽管顺丰并没有公开淘系订单占其总营收的具体比例,但从过去数据和整体业务表现来看,该占比相对不高,因此淘系订单的波动对其整体影响应该不大,投资者也并未就淘天集团与京东物流的合作向顺丰提问此事的影响,也可以看作是大部分人并不认为此事能够对顺丰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京东物流而言,更是乐于接受阿里抛出的橄榄枝。京东物流几乎可以说是菜鸟的一面镜子,同样是从电商物流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而且在2024年打破了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而阿里与京东的破冰,也是对京东物流服务的一种认可。

 

因此,业内外对双方破冰所表现出的“水波不兴”之态度,也就能为大众所理解。当然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也不会关注是哪家快递公司服务自己的订单,因此淘天集团与京东物流的破冰,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总裁吴嘉所言,就是为了给商家提供更多的选择、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利好商家提升供应链效率

 

这无疑是利好商家的一大动作。仅从库存的角度来看,过去由于不同平台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使得商家需要为不同渠道设立对应的库存体系,在客观上增加了商家推进“一盘货”的难度。如今,商家可以更灵活地选择物流服务商,从而更灵活地配置库存,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

 

优化投资结构或将开启反内卷时代

 

不过也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物流资产的投资会产生浪费吗?毕竟菜鸟和京东物流的业务范围重合度较高,在双方的破冰并不能够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情况下,似乎确实会让两个企业在资产方面的投资看上去是重复的。但反过来看,目前中国快递业务量持续处于增长区间,而且对于物流设施(包括物流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其他行业的发展脉络来看,产业集聚也已经成为趋势。此外,中国还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打造和建设。

 

对于已经颇具规模的菜鸟和京东物流而言,若继续维持封闭的生态圈,同样需要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对自身设施进行投入,且还需要承担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与其抱着封闭的生态不如共同破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投资。由此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破冰目前看来也不会成为引发中国快递乃至整个物流服务市场的“鲶鱼”。

 

回到事件本身,阿里与京东的破冰是目前互联网巨头之间以不同合作形式“冰释前嫌”的一个缩影,或许也将为陷入“内卷”的中国商业开启一个“反内卷”时代。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3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AutoStore,定义零售新概念 瑞仕格护航北欧最大运动电商品牌 Sportamore完美扩建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