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装备企业带来新机遇,促进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更上一层楼。此次隆链智能携手福斯特的实践创造,展现出企业非凡的光伏项目实践力量。
企业介绍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简称:福斯特)成立于2003年,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注册资本186,416.45万元人民币,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浙江、江苏、安徽、香港、泰国等地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别从事光伏、电子电路、锂电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国际贸易、智能装备等业务。
光伏业供应链亟须升级
在国家“双碳”政策的推进作用下,中国正在不断深化新能源的发展布局,包括光伏、风电、储能、锂电等代表性行业。其中光伏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随之而来的便是行业对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需求激增。
供应链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效率更高、更便捷。其中,智能仓储作为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可以通过优化物流管理帮助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升级。同时,光伏行业还面临原材料成本较高问题,供货周期比一般行业更长。因此,具备精细化库存管理和实时监测功能的智能仓储,还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
光伏行业的痛难点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创新供应链仓储环节进行消除,包括各种仓储自动化设备、智能感知控制技术等。基于此,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全文简称:隆链智能)将光伏行业列为企业的重点深耕领域之一,并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研究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打造光伏标杆项目
据隆链智能市场部负责人徐韶介绍,福斯特项目仓储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货架高度约5.5米,此次隆链智能共铺设托盘货位为2,783个,仓库内使用共7台四向穿梭车、5台提升机。
福斯特对此次项目提出的需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确保智能仓储可以同时满足仓库的成品SKU出入库;二是实现货物出入库无人化作业;三是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库房,需要确保在不停工的情况下完成仓库升级改造。
徐韶表示,“我们在库内将四向穿梭车和无人叉车AGV进行对接,并配备了RCS、WCS系统,进行仓库内的设备串联或并联。”
携手隆链
谈及项目合作原因,徐韶总结为以下两大因素。
首先,隆链智能提供的方案完美契合了福斯特的所有需求。光伏行业近年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福斯特作为中国的龙头企业,面临了仓库空间储备不足的实际需求,因此希望仓储可以进一步实现密集存储。
徐韶认为在仓库的地面载重能力不高、库房高度较低的情况下,四向穿梭车解决方案为当前的较优选择。“自动化存储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拥有更加稳定的出入库效率,提升库存统计的精准度,以此保证供应链效率。这也是自动化立库的密集程度较高的一种仓储方案。”
其次,在与福斯特达成项目合作之前,隆链智能已在光伏行业拥有多个项目经验,并拥有光伏巨头企业的经典标杆案例,这亦是此次福斯特选择携手隆链成为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向穿梭车密集存储解决方案
徐韶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隆链智能为福斯特打造的四向穿梭车密集存储解决方案,分别是托盘智能密集仓储机器人、往复式齿轮齿条提升机、货架及RCS系统。
此次项目采用的定制化托盘智能密集仓储机器人,采用机械整版顶升与模块化结构,确保受力均衡适用于各种仓储环境;载重可达2吨,以契合客户1.65吨的货品。同时采用四向穿梭车货架,它相对于传统的自动化立库来说更加柔性。而往复式齿轮齿条提升机,用于客户货品以及四向穿梭车的换层作业,实现仓库的多层多区统一调度。
徐韶着重介绍了隆链智能自研蜂云RCS机器人调度系统,“RCS系统具备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可以让仓储内的四向穿梭车做到自主决策。同时,该系统通过柔性调度与机器人协同,能够有效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大福节约能耗成本。”
亮点:柔性拓展
此次项目分为南北两个仓库,隆链智能分两期施工,以确保客户的仓库不停工。
“我们先改造一半的旧库,投入自动化产品与系统,再对另一半的库房进行施工,待到一期二期项目全部交付完毕之后,将两个仓库整体打通。此外,隆链还为客户做了南北两个仓库的跨消防分区,这也是基于该方案的柔性化特点,可以使四向穿梭车在整体库区的任何货位灵活移动。同时,该项目的所有自动化硬件都针对客户的非标载具做了定制化适配。”
四向穿梭车解决方案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方案来说,优势还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仓储空间,包括不规则空间。从施工难度的角度而言,隆链智能具备较好的项目交付经验,能够做到一期项目完成交付之后的独立运行。其次在进行货架的延伸搭建时,隆链智能是在不影响一期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一期与二期项目打通。这实际需要较高的项目交付能力,更是隆链智能的独家优势。
最后,徐韶表示该项目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我们与客户之间相辅相成。福斯特在系统上线之后,其整体供应链在稳定性、安全性和精确度方面皆达到行业领先地位,储量相比之前提高1.7倍;而隆链智能也因此次标杆项目的成功,后续承接了多个新能源行业的项目。”
END
《现代物流》| 126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