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点直击 > e >

【大咖有约1】产业化时代,供应链金融推动中国经济价值链提升——专访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储雪俭
时间:2024-03-28 12:05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专访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储雪俭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博导 储雪俭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不过在乌卡时代,世界已经趋向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这也意味着变革越来越频繁,更难以洞察“规律”,企业经营也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为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教授的采访,分析目前中国供应链物流的发展状况,和供应链金融在其中的影响力,帮助读者把握在变革时代洞察规律的途径,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

 

01

进入乌卡时代,变革是不变的趋势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面临较大的发展阻力,结合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您认为中国工商业发展呈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储教授: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乌卡时代,即volatile(易变不稳定),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ambiguous(模糊)的时代,这种不确定让企业面临了危机,也到了重新思考如何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这又是一个变革时代。那如何变革?

 

从过往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新零售、新制造等,其本质上是市场、渠道乃至产业下沉带来的变革,包括制造层面的定制化、智能化、精益化等,也都是在这个变革时代的具象化之一。

 

大数据正在成为源动力

 

如今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大数据正在成为变革的基础和源动力。尤其是在2023年大模型成为各行业热衷的对象之后,例如ChatGPT4.0对各产业带来的震撼和挑战之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将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巨大的红利,更为中国培养出了巨头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消费市场建立规模效应之后,又通过自身优势开始沿供应链向上游切入工业领域,从而开始带动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工业品为例,据国家发改委数据统计,2023年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9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如此庞大的工业品市场,是非常适合发展产业互联网的。

 

而且,从国家层面而言,自2014年前后开始,国家各部委开始着重提出提升供应链的重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供应链应该稳链、补链、延链,再重塑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理念。尤其是当前国际局势越来越多变、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及黑天鹅事件不断出现,这些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产业供应链物流的发展。

 

02

供应链物流进入产业化时代

 

——由此,您是如何看待作为支柱性产业的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其现状是如何的?

 

储教授:我一直有一个逻辑,即价值链是形成产业链的基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聚是依据其价值增值而形成,产业链的变革推动了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又催生了物流链的转型。在过去的数十年发展中,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若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通过倍增效应,一方面让原材料到出成品的制造过程得到了增值,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不断降低整体成本,从而让产品实现“物美价廉”,例如浙江产地一把雨伞的成本可以低至5元以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也正是这样的倍增效益,让原来分散割裂、单点作战的产业孤岛形成聚集,从而也促进了物流形态的变化。

 

物流产品标准化

 

其一是物流产品的变化,传统的物流被认为就是“运输”或者“仓储”,现在有了物流产品设计的理念,不管是储存形式,还是运输方式都开始向“标准化”进化,其特点是从“客户”思维转向了提供“标准产品服务”,即“模块化物流产品基础上的集约服务”来满足产业集聚后不同企业的物流需求。如:单元化储存(SKU)、共享包装、共享托盘、云仓、统仓共配、物流云、电子仓单、运包一体等服务场景不断涌现。在这基础之上也形成了行业细分并诞生了不少行业巨头。

 

物流模式效率化

 

其二是物流模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内核在于生产方式和理念的变化,运输方面如精益生产方式催生了循环包装运包一体、milkrun、“仓、干、配”多式联运等物流模式。仓储方面,物流网络也正在从传统CDC-RDC变为更靠近客户所在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分布式仓储、前置仓、共享库存等新模式,另一方面仓储作业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从而带动仓储业态从传统的“收租模式”转变为以增值服务为核心;配送方面,高频、小批量的趋势愈演愈烈,时效、交付质量成为评价服务的关键性要素。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物流已经进入了供应链物流的效率时代,更加强调以合适的成本来实现更短的交付周期,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企业能够完成这样的变革,而是需要以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思维来整合,从而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核心企业需要为上下游赋能,打造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这些企业正在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进行整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企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储教授:最大的挑战在于过去行得通的市场策略似乎不管用了,不少物流企业也为此开始焦虑和迷茫,应该如何打造竞争力以赢得客户信任。这就需要从产业链来进行思考,寻找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能否赋能其上下游的供应链,通过这种赋能让物流企业探明转型的方向,物流企业也可以以此为基础一点点地打通供应链中的物流链,打造一个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反哺核心企业和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企业保持开放的心态,坚定合作共享的理念,并且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准则,并建立在该产业中的供应链物流品牌,我认为在今后的5~10年内,将会涌现出一批这样的物流品牌和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这些品牌将会具备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03

链金融的全貌

 

——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面临了哪些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供应链金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供应链金融?

 

储教授:在讲供应链金融之前,我还是要再强调两点:第一,一定要以产业链的思维来看待供应链;第二,供应链不是“链状”,而是网状结构的。每个企业在上游有多个供应商,下游也有不同销售渠道商,这些环节组成了一张网状的供应链。

 

从物流和商流看供应链金融

 

既然要谈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供应链的组成来看金融体系,一个是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力供应链金融,另一个则是商品供应链金融。前者是以网状供应链为基础形成的物流网络,由于公路运输占到了中国运输总量的近80%,因此这个网络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巨大,由于物流企业需要先行垫资,并且经营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同的账期,因此这些小微物流企业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储备。后者则是以库存为主要形式占用并沉淀了大量的资金。身处这两个领域内的非核心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和挑战,即现金流不稳定、不充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这个市场的融资需求是巨大的。

 

供应链金融的三大业务类别

 

一般而言,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结算类业务、融资性业务和证券化业务。结算类业务以代收、垫付货款为主,融资性业务则是以存货质押为主,这两类都是大众所熟悉的。证券化业务则是指REITs等,目前也有不少物流地产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以盘活旗下资产。

 

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可以通过融资类业务来化解资金占用的风险,因为物流发展的推动力是贸易,而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是供应链金融的创新。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优秀的企业形成高效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其中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供应链金融。

 

做好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是风险管控,而物流是监控供应链金融的最佳角色。在可视化、可追溯的物流体系下,物流监管为供应链上下游的风险监控提供了基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物流体系的关键之一。

 

04

链金融的特点,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从上述角度而言,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哪里,又该如何开展和用好供应链金融?

 

四大特点

 

储教授:我认为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业务的真实性,是金融机构给予企业完成此供应链业务的融资,只要控制好风险,供应链金融可以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注入活力。具体而言两者一共有四大区别。第一,授信主体不同。传统金融授信主体是企业,是依据企业的三张报表,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来决策是否放贷。供应链金融则是基于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贸易背景,针对具体业务是否真实将会决定放贷结果。第二,传统金融更看重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而供应链金融需要业务的自偿性,即贷款的发放建立在该笔业务能够盈利的基础上,属于专款专用。第三,款项的用途不同。传统金融不会监管企业对于款项的实际用途,而供应链金融则需要业务闭环与物流、数据流、现金流等息息相关,用途明确。第四,监管途径不同。传统金融的监管只在于放贷之前,而供应链金融则是能够全程跟踪。

 

数字化是开展业务前提

 

所以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数字化,企业的业务、各种单证如提单、运单、仓单,以及发票、合同、报关单、报检单、流水单等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并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监管和防伪。其中大数据和区块链就是最合适的技术之一。区块链重要的是去中心化,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让网络内的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整个“账本”,并通过私域限制不同对象的权限,形成对商流、货流、金流等的共同监管。当然,这些数据需要被存储和共享,这也离不开云存储的技术支持,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发展也为此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风险管控核心之一在于退出机制

 

监管有了之后,还要风险管控,即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以实物为例,交割地不同货品价值也不同,如何管控这种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需要企业拥有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常规的退出机制即与市场接触,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交易,都要设置补货点、平仓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价值,降低损失。未来随着大模型的运用,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也将会通过此类技术加强风险管控和优化退出机制。

 

例如京东科技与德邦在2023年底在物流金融领域达成合作,为家电、酒水等领域商家提供“仓储运营+动产融资”解决方案,为某家电销售公司提供了3,000万人民币的融资。在这个合作中,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有“退出机制”,并且京东物流和德邦拥有仓库和运力,能够对贷款方的交易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和追踪,贷款方则可以凭借这笔贷款来提升运营效率,相关报道显示,这笔资金将贷款企业的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3%,这就是当前供应链金融的典型案例。

 

05

物流将会成为未来趋势

 

——那您觉得目前哪些物流服务模式,会在未来形成一定的趋势?

 

储教授:正如上文所言,未来的企业一定不能够再“单打独斗”,合作才是打开未来的“正确式”。例如货主方可以联合供应商开展了运输包装一体化服务,通过共享存货的模式,将运输、包装和现场管理打造成新的商业模式。物流企业为品牌方提供循环取货和配送服务,并通过包装循环来打造低碳物流。当然,在这过程中品牌与物流服务商进行了包装的标准化,也为载具的循环利用和租赁建立了基础,这在部分工业品领域已经有了相应的实践,未来也将进一步为其他行业所借鉴。

 

在这样的业务模式中,也非常适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进和发展。不过企业还是要注意,供应链金融不是“换个渠道借钱”,而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要用“链”的思维来看待,而且是专款专用,这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和价值。

 

——看来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非常感谢储教授的宝贵分享。

END


《现代物流》| 127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智能仓储系统如何助力客户突破瓶颈,把握未来?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