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对矛盾,已经成为各经济体发展的特点之一。对于中国食品产业而言需求是确定的,而“不确定性”又主导着细分行业的发展。海猫猫作为食品冷链领域的专家,持续关注着食品流通领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希望以独特的视角与业界一起探讨当下食品流通的痛点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持续提振消费,“食”是切入点
“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提振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最立竿见影的。因此,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成为两会的关键词之一。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首先被提及。
其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部分,中央提出了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的目标。从政策来看,自2024年各类消费专项补贴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商品的消费力度,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消费升级也是顺理成章。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内需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累计同比增长4.0%、4.1%,增速较2024年12月加快0.3个、0.9个百分点。
进入3月,中国餐饮行业景气指数从2月的114.9大幅攀升至157.8,环比增长37.3%,创下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一强劲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消费动能的复苏,也意味着餐饮市场活力的进一步释放。
“分水岭”趋势凸显
毕竟“民以食为天”,在经济发展进入调整周期时“食品”作为消费必需品,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市场基本盘仍然存在。不过,在这种基本盘下,细分市场和不同品牌的发展正在出现“分水岭”趋势。

从消费者端来看,主要表现为以“性价比、高品质、服务好”的品牌和商品受到消费者热捧,企业发展前景更为明朗;而被冠以“刺客”“智商税”之名的产品和品牌基本在“消费降级”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供应链物流在C端影响力扩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营销策略的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对待供应链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同。纵观以“性价比、高品质、服务好”的品牌和商品,企业对于供应链物流的重视已经成为铸就口碑的关键,并且逐步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其强大、可靠的供应链体系的同时,进一步让产品和品牌深入人心。
典型的如蜜雪冰城敲钟仪式当天,8个人偶在港交所大厅“蹦迪”的场面一时成为互联网美谈,除了经典雪王,还有“研发”雪王、“奋斗青年”雪王、“阿桔(消费者)”雪王、“泰富贵儿”雪王、“咖农”雪王之外,幸运咖IP“老K”和供应链IP“大咖哥”一左一右如同两大护法站两侧。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大咖国际已经是耳熟能详,而对于业外尤其是消费者而言,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认识“雪王”背后的王牌,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体验。而且,据蜜雪集团招股书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供应链,而另一项数据更是说明了供应链的强大,就同类型、同质量的奶粉和柠檬而言,“雪王”2023年的采购成本较同行业平均分别低约10%及20%以上。
制造与流通一体化成为趋势
蜜雪冰城对于供应链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近年来食品餐饮供应链物流发展的缩影,即食品制造与流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除了连锁餐饮和商超,速冻食品近几年为了提升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供应链物流的投资,以及在“预制菜”浪潮的推动下,为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例如凤祥股份、千味央厨、正大食品等都建设了现代化生产基地,包括配套了相应的原材料、成品冷链仓储和物流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部分企业为了进一步匹配企业的产品策略,也影响了企业在供应链物流层面的布局。例如安井所采取的“三路并进、爆品先行”产品策略之下,形成了以大单品为核心的跨品类产品矩阵,2023年安井提供超过400种产品,其中营收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单品共计37个,其后端的“产地研”与前端的“销地产”模式功不可没。据悉,“产地研”,指的是依据当地原料特性和消费者口味偏好,为不同地区开发定制产品;“销地产”,指的是生产基地邻近主销市场,辐射范围在500公里以内,缩短了材料供应商、生产基地、经销商和终端客户之间的冷链运输半径,降低产品损耗率。

▲ 蜜雪冰城生产基地
据招股书,安井目前在四川、河南、湖北等地拥有12个国内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2023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超过91%,而物流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9%。
又例如在2025年2月12日,主营速冻食品的皇家小虎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华中超级工厂项目开工。此前皇家小虎第一个自有工厂是位于山东德州的华北超级工厂,该工厂主要承担皇家小虎冷冻食品的生产、研发、冷库储存和第三方仓储发运功能。此外,皇家小虎另一个西南超级工厂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目前是已经签约状态。据悉,皇家小虎未来计划在全国东、南、西、北、中、东北和西北共布局7个工厂。
对冷链产业发展的影响
仓储设施竞争压力被放大
不过,对于冷链物流而言,这些需求对于不同服务市场的影响不大相同。在冷链仓储市场,由于几年前市场在“乐观”情绪下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力,资本热潮推动了冷链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预制菜产业园、品牌自建超级工厂等基础设施的增加,客观上分流了市场需求,两种因素叠加之下进一步放大了冷链仓储企业的竞争压力。
冷链仓储对技术与装备的需求不断攀升
在仓储自动化市场领域,虽然竞争压力同样巨大,但基于客户对现代化设施和食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之下,对于智能仓储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连锁餐饮、速冻食品等企业,都以“密集存储”和“高吞吐”为需求建设了自动化立体库,例如皇家小虎携手哥伦布、古茗(果如食品)携手中集天达等企业以“密集存储”和“高吞吐”为需求建设了自动化立体库,从而为庞大的渠道体系提供必要的物流支撑。

此外在运输和配送科技方面,一方面TMS已经成为“标配”,而随着如温度监控等硬件的创新,在成本、续航、信息传输等方面均在不断改善,进一步方便了企业的应用,也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冷链质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例如捷依科技就为清美食品先后升级了温度监控产品。
配送市场走向“绿色”
在配送市场,以新能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配送企业如地上铁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品牌和客户的信赖,这些企业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复杂的配送需求,还能够提供完善的运维服务,同时也能够支持企业在“节能减碳”的需求。
高附加值服务或是冷链未来发展方向
“高附加值”或成消费主流
而从这些发展现状出发,我们也能够看到市场发展的几个方向。从消费需求层面来看,“疲软”和“性价比”仍将在不同维度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这也将直接影响品牌营收的表现。即使在日本,2023年有超过30,000种食品价格上涨,至2024年又有13,000种食品价格上涨,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消费者支出增加,消费者因而开始大幅节约支出,直接影响了日本商超的营收和盈利,甚至出现了联合超市控股公司(永旺AEON旗下位于东京都会区的三家超市组成的联合体)竟然陷入亏损的情况。

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消费两极化现象凸显,例如高附加值的熟食卖得好,但高价位的商品销量不如预期,导致库存与废弃品增多,毛利率无法盈利。这样的“分歧”或也将在中国部分地区市场上演。
“短链”驱动供应链物流“快速、高效”
这对于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影响也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紧跟消费需求步伐,食品冷链也开始呈现“短链”趋势,快速、高效地供应链物流体系是应对需求变动的必需品。因此,在物流仓储层面,不少企业重新开始选择建设“前置仓”,让商品更靠近消费者。在仓储自动化层面,市场需求如上文所言,无论是产能还是渠道的需求支撑下,都需要更高效的物流仓储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满足。
此外,一些额外的趋势发展也值得注意。例如农产品流通方面,随着农产品品牌化进程的推进,如本来生活打造了众多优秀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用得起”冷链物流,而且部分品牌为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成本也选择深入产地源头,如蜜雪冰城深入产地优化柠檬产品供应体系、瑞幸持续加码咖啡豆产地建设等,也为中国农产品的标准化、高品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为农产品冷链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食品制造与流通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企业需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冷链仓储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提升将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与此同时,市场也正在向绿色环保和高附加值服务转型,企业需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食品冷链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需灵活应对,以实现长远发展。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3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