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能物流 >

【特辑】桐乡买毛衫,湖州买地板的背后——产业集群与智能物流发展机遇
时间:2025-02-17 19:01       来源:文 | 本刊编辑部

“到产地去买会更便宜”的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这就是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效果。随着中国工业领域区域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也将进一步带动物流产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PART.1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现代制造发展关键

 

买羊毛衫可以去桐乡、买地板可以去湖州、买羽绒服可以去平湖,近年来这样的言论在互联网屡见不鲜,部分城市也通过这些讯息的传播获得了“XX之都”的美称,在这背后是中国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果。

 

2024年12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其中包括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等35个集群。

 

根据名单内容,其主要来自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农机装备、工业母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此外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纺织和体育产品等产业也已有相关产业集群入选。

 

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是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工业领域区域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日益壮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不断增多、实力逐步增强。

 

产业集群的倍增效应

 

此前,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储雪俭在本刊的采访中曾表示,在过去的数十年发展中,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若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通过倍增效应,一方面让原材料到出成品的制造过程得到了增值,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不断降低整体成本,从而让产品实现“物美价廉”,例如浙江产地一把雨伞的成本可以低至5元以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又例如在浙江省东阳市,专业化、园区化、集群化成为当地磁性材料的重要发展模式。东阳市市长黄胜可介绍,磁性材料产业作为东阳市两大工业主导产业之一,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37%,东阳市是中国国内铁氧体和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最密集的地区。目前东阳磁性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已集聚磁性材料企业300余家,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5亿元人民币。

 

在物流方面的变化

 

也正是产业集群带来的倍增效益,让原来分散割裂、单点作战的产业孤岛形成聚集,从而也促进了物流形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物流产品标准化和物流模式效率化两个方面。

 

物流产品标准化的核心是“物流”具备了产品设计的理念,不管是储存形式,还是运输方式都开始向“标准化”进化,其特点是从“客户”思维转向了提供“标准产品服务”,即“模块化物流产品基础上的集约服务”来满足产业集聚后不同企业的物流需求。如:单元化储存(SKU)、共享包装、共享托盘、云仓、统仓共配、物流云、电子仓单、运包一体等服务场景不断涌现。在这基础之上也形成了行业细分并诞生了不少行业巨头。

 

物流模式效率化的内核在于生产方式和理念的变化,运输方面如精益生产方式催生了循环包装运包一体、milkrun、“仓、干、配”多式联运等物流模式。仓储方面,物流网络也正在从传统CDC-RDC变为更靠近客户所在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分布式仓储、前置仓、共享库存等新模式,另一方面仓储作业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从而带动仓储业态从传统的“收租模式”转变为以增值服务为核心;配送方面,高频、小批量的趋势愈演愈烈,时效、交付质量成为评价服务的关键性要素。

 

PART.2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难点

 

而且,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组成单元,对推进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此前中国工信部中小企业局通过对10个省份、50多个县域集群、近千家中小企业开展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定位模糊、协同不足。相当一部分集群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清晰,优势特色不足,同时由于协同创新平台尚不健全、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不少集群仍表现为“集而不群”。另一方面资源欠缺、服务滞后。当前,县域产业集群提供服务与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的欠缺限制了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

 

例如以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的产品需要多个供应商进行外协加工,该企业负责人在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经历了与上游供应商企业一起在标准化、流程再造的转型,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了以该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制造体系。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供应链的信息化只能起于供应商发货端,止于客户收货端,无法得知货物在供应链上游的具体情况,而且受限于当时地理环境的限制运输时效相对较低,因此十分需要上下游更全面的协同体系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营。

 

而随着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努力,这样的局面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截至2023年7月,中国工信部已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达30%,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引擎。

 

PART.3

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这也是带动中国物流产业服务智能制造,助力各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机遇。

 

一方面,目前产业集群的一大特征是区域性,产业链上下游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聚集,这就对基础设施产生了一定的需求,叠加制造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推进对新设施的应用。同时,由于原材料产地和目标消费市场等因素,也需要产业链在布局时重点考虑,也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拥有更多设施的物流资产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客户。

 

另一方面,在物流产品标准化的转变下,也将为仓储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提供相应的基础,也将推动智能仓储的发展。例如以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为例,该产业集群以休闲体育为特色、纺织鞋服为核心,融合石油化纤、机械装备、体育器械、纺织服装、皮革制鞋、体育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诞生了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匹克、鸿星尔克等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近年来,这些品牌在建设智能物流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

 

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支持优势领域率先打造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也希望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更远大的发展。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2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传统零售的智能化物流探索实践——专访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旭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