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医药仓储物流的提升策略,伍强给出了最佳范本。
四川科伦医药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石磊
作为四川省内首批通过国家GSP认证的特大型药品经营企业,四川科伦医药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科伦医贸)成立于2003年,拥有海内外101家子(分)公司,2020年的年销售额突破140亿元人民币,已连续十三年被评为“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二十强”。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离不开医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第三方物流。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到今天,第三方物流撑起了行业的“半边天”。“科伦医贸是最早一批拿到第三方物流资格的服务商之一。”科伦医贸副总裁石磊坦言,“在物流体系上,我们建成了四川全域配送的药剂和冷链药品直配体系。”
医药物流相较于其他物流行业,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医药安全的规定性方面,在GSP的特殊要求下,仓储物流需要对仓储、包装、运输、拣选、配送等一系列医药商品的实际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终实现安全管理、批号管理、效期管理等目标。在复杂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是当下仓储物流面临的重要挑战,要求医药仓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需求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
基于此,科伦医贸于2017年立项,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基地,“投入自动化,物流效率会有长足的进步,短期内看似投入在增加,但是长远来看,则是全方位的提升。”石磊直言道。
“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石磊表示,“由于是第一个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所以我们非常慎重。”科伦医贸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准备周期长达两年。在筹备的过程中,科伦医贸走访了多处物流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全面参观,也接触了大量的供应商与集成商,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对比之后,科伦医贸最终选择了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全文简称:伍强)。“专业化,敬业度,对项目的重视程度”,石磊将原因归纳为这三方面因素。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令石磊印象深刻,“伍强给予了科伦医贸关于现代物流的启蒙教育。”
石磊清楚地记得,他们一行人在访问伍强时,其董事长尹军琪在现场进行了培训讲解,这次经历不仅使科伦医贸对现代物流产生了新的理解,也燃起了他们继续深化自动化物流的动力。
作为集成商,更常见的是提供项目的集成服务,而在科伦医贸物流中心内,托盘穿梭机、输送线、螺旋输送机、箱式输送、分拣系统、电子标签......这些全部由伍强提供。石磊表示,“经过那次参观之后,伍强让我们感觉很亲近。”除此以外,经济效益与生产工艺的加持,也完全契合了科伦医贸的需求。
一边进行仓储建设一边引入物流自动化设备的执行方案,在真正实际作业中会遇到许多无法预估的突发事件。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石磊称赞道,“伍强的副总裁李亚华女士总是往返于北京-成都两地,及时赶赴现场和我们一起解决难题。”其次,除了极少数参观过伍强工厂的调研人员外,科伦医贸的大部分作业员工对于智能物流的概念与操作流程是较为缺乏的。因此,在培训方面,伍强团队不遗余力地为每一位员工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同样给石磊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软件方面,WMS、WCS等软件贯穿于整个科伦医贸的仓库内,稳定运行。“相对来说,我们公司的上线速度和稳定度很高。”石磊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伍强高效的团队服务,二是科伦医贸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双方的默契与配合让这次合作成效显著。”从安装调试到设备正式步入正轨,科伦医贸物流中心内的整体效率令人交口称赞。“出货量比原来提高30%左右,人员减少了近四分之一。”
谈及项目合作感受,石磊表示自己虽然从事了多年仓储物流工作,但是第一次亲身接触自动化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带去的红利不可预估,不断学习与更新专业度则是他提到最多的关键词。除了聚焦于B2B业务,目前科伦医贸也在拓展B2C的业务板块,随之而来的是库内物流的持续建设。
“我非常认可物流自动化这个领域。”医药物流必须以需求为出发点,以先进的储、配等物流管理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物流基础设备,最大限度地实现医药产业链优化,充分保证药品的时效性。在和多数集成商沟通当中,石磊称赞伍强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他们并不是一味地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而是着重打造适用于我们的专属方案。”定制化开发实际上很多集成商都提到过,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将拣选效率提高两至三倍,更依赖于集成商对综合方案的整体规划。“例如,在传统库内物流中,一个拣选人员每日需要完成的出货量、所用的作业时间与所处的作业位置都是既定的,而在现代物流中心内,拣选工人可以进行更灵活的流动作业,最大程度地实现降本增效。”石磊用一个例子更好地诠释伍强整体方案的优越性。
科伦医贸的业务中还包括商业超市这个特殊的板块,未来他们计划将其转为B2C业务的一部分。因此,目前的现有仓库尚不能满足,这是他们未来将要面对的新的物流课题。谈及未来合作对象,石磊说,“在和伍强有了这次合作之后,双方对彼此的沟通与物流习惯都已十分熟悉,我也期待未来可以再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