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点直击 >

成建制企业入厂物流管理初探
时间:2019-05-29 17:34       来源:文 | 肖广忠


肖广忠先生,现任中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航翔凤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主管公司特种运输、工业搬迁、3PM、上海地区仓储、内部审计等业务。曾先后在国际贸易、物流地产、酒店等企业担任高管,具备丰富的跨行业管理经验。2007年参与中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筹建,在公司战略、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工业搬迁、航空特资运输组织、大型成套设备进出口运输、安装和调试、航空大部件专用运输工具研制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对国际航空制造企业供应链 有较深入的研究。其领导的物流团队已经成为中航工业、中国商飞、波音、空客等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重要物流供应商,并成为中国航空制造业运输包装标准的制定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力推动,内在变革的动因驱使,成建制企业引进第三方物流成为提升应变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第三方物流(3PL)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给供需双方提供链接服务和管理的机构。供应链管理是第三方物流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当前有一个趋势,许多制造企业已经或者正在考虑引进第三方物流,凭借其专业能力来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这些制造企业,既包括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也包括国资与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经济体。外资引进第三方物流既有基因也有经验,国资的成建制企业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极大的关系。

 


3PL进入中国制造企业的必要性
 

2013年以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高速运行。但到了2015年,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构性矛盾出现,供给侧的人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等要素无法释放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效能,无效产能过剩、创新原动力不足、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捉襟见肘、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等情况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从提高发展质量出发,大力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扭曲,提高供给侧对应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可否认,新中国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给成建制企业带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小而全,这样的特点对于工业体系不完整的经济社会来说,既有无奈却也是最好的选择,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突破,以满足国防、建设、生活的需要。在这些体制中,名目繁多的自有仓储设施、内部配送体系、运输能力成了维持生产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国家工业体系内的重要性,或者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情况,对自有接受、仓储、配送、运输、管理,甚至人员的素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绝大部分成建制企业,至今依然保留着这样的情况,这些企业距离经济中心城市的距离与其在这方面的自给自足能力呈反比,越是远的企业自给自足的程度越高,这不难理解,生产的需要在外部不能满足的情况之下,只能靠自己来打造,虽然成本高,也事出无奈!我们必须注意,当前上述企业仓储设施年代跨度大,先进程度高低不齐,既有传统的仓库和木质货架、货柜,也有部分非常先进的物流设施,如立体仓库、穿梭车等,在一些新兴的先进仓储企业所能看到的新设施,在那里都能看见。某卷烟企业,十几年前就花巨资建设了先进的仓储配送信息系统,每一条香烟从下线到配送至门店,均可以实现全程有计划、全透明的接受、储存、配送和跟踪;同时,从社会上网罗了一批专业人士,设计自己的信息和管理系统,并不断优化,以此满足自身的配送需求。

 


但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普遍现象,更多企业的仓储管理、配送效率等环节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但自我提升能力有限,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和能力来提升和改善。加上前文所提到的政府政策导向因素,都为第三方物流的介入提供了契机。事实上,企业一方面有需求,一方面也存在疑惑和担忧,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是人的思维和眼界问题,与物流仓储管理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它却深刻地影响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引入3PL将会遇到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成建制企业已经意识到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性。但这样的认知并不意味着第三方物流进入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变得顺捷,如果没有必要的准备,过程会变得非常艰难和痛苦。一般情况而言,会碰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做一些简单的罗列。

1、认知的差异。
第三方物流介入企业开展仓储配送服务,盘点是第一步,后续仓储配送甚至采购的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运用都是基于盘点,盘点需要巨大的劳务组织和协调。此时,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特征较淡,劳务色彩较浓,加上盘库时间通常比较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会不同程度误将第三方物流定性为劳务公司。在不同企业,仓储管理效果存在差异,原企业管理人员都会在现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在盘点过程中,以及以后仓库的布局中发声,甚至强行干预,坚持与妥协是盘点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选项。认知上的差异,在具体实践中还不仅限于此。

2、风险的管控。
第三方物流在日本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商业模式,其最大的成果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此达到运营效能最优化,它基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契约体系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在彼此信任与感知相同的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核心是流程的规划。近几年来,国内成建制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认知有极大的改变,引进第三方物流的想法也在不同层面以文字的形式布置,也有部分企业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第三方的信任和感知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得有限的尝试局限性很大,核心问题是风险。一方面,企业对于风险的管控手足无措,也不善于运用契约来化解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规模不够大,不具备抗御较大风险的能力。

3、历史问题。
成建制企业通常经营时间较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库存管理无法做到透明清晰,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ERP或纸质账上都存在,但现实中的物品并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这一类问题,会导致第三方物流系统与企业系统对接时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出现各种办法来弥补,影响了管理的标准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客户信息系统数据无法对接,对接后出现数据偏差,都是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后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企业实施变革阻碍很大,无法满足需求端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快速反应的要求。大量库存的长期呆滞,是第三方物流管理的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一类库存对企业当期经营影响巨大,需要智慧和有效的沟通。一个企业的问题,在一个行业内也会出现,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推进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环境打造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4、人员的安置。
成建制企业的仓储管理看似重要,但在人员配置上却有许多的老弱病残员工,毕竟在原有体制下,岗位对于人员身体的要求不高,效率要求也不高,仓储管理部门的考核也并非真刀真枪。这样的现状在第三方物流进入时会碰到障碍,导致人员安排上的困局。一方面无人可用,一方面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做出一个较为长期的计划来消化。


5、费用结算。
认知差异、信任感知、新旧排异、人员安置等问题的存在,一定会导致费用结算出现许多不确定性。扯皮、沟通、妥协会消耗大量的精力。

第三方物流进入企业实施仓储配送管理是大势所趋,它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贴合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企业认知的不断提升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成建制企业引进第三方物流实施仓储配送管理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本文不代表本刊观点)

(来源于中国《现代物流》杂志)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