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中国时尚产业亦是如此。自“供给侧改革”开始,很多企业开启了大刀阔斧的转型,于是“拿来主义”的快时尚、自创的“新零售、全渠道”等,在企业生根落地并被深入研究。但效果却大相径庭,既有成功的如海澜之家、波司登、太平鸟等,亦有逐渐沉沦的美特斯邦威等,这背后是企业对供应链的重塑和运营能力,也考验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与实践。
首先是系统方面。随着“个性化”消费的普及,企业越发重视终端的需求变化,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一套能够收集、分析海量数据需求,并且能够打造针对性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反应来迅速调整,即具备了“柔性”属性。在这样的要求下,数字化供应链系统成为了企业发展“必备品”,也为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硬件端。“柔性”时代,订单已经展现了碎片化趋势,加之在“直播、大促”等模式的火热推动下,极大提升了仓储物流的复杂程度,尤其是以“高退货率”著称的电商。因此,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成为了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也涌现出不少“标杆案例”。
除科技之外,转型的成功与否还在于经营者对企业战略发展的认知和思考。是重视短期盈利,还是注重长期收益,势必将深远地影响企业各个环节的战略,这也是需要经营者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
本期我们将重点关注以鞋服为首的中国时尚品行业的变革,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韩永生教授、时尚物流联盟主席殷浩等业内专业人士以及伊藤忠物流、珀莱雅等知名企业,希望与读者在梳理中国时尚品业过去与现在的同时展望未来。
“衣食住行”乃生活之根本,本刊衷心希望提供专业的内容以助力中国企业能以更昂扬的姿态在“红海”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