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德邦股份正式登陆A股,历经三年“长跑”终获圆满结局的同时,德邦股份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支IPO快运企业,而早前百世则成为了第二家成功登陆美股的中国民营快递。如此一来,无论是处于第一梯队的顺丰、“三通一达”,还是第二集团的德邦、百世等,基本都已实现登陆资本市场,而天天委身于苏宁后,曾一度流出上市传闻,最终却不了了之。至此,中国快递市场一二线企业能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均已完成上市目标,而下半场的竞争也已到来。
“1天1亿件”时代来临
据统计,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了401亿件,同比增长24.5%,业务收入达到了495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4.5%。相比于2016年,2017年整体业务量和收入分别下降了26.9%和19%,尽管没有能够延续继续突破增长率超45%,但中国快递包裹分发正式进入了“1天1亿件”时代,算是对马云所提的“一天10亿件”目标跨出了第一步。
领头企业盈利可观
具体到各家企业层面,据各家企业公告,顺丰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为46.928769亿元~49.92876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26%~19.43%;韵达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为14.126692亿元~17.42992亿元,同比增长20%~48%;申通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为15.139795亿元~16.4014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至30%。
圆通和中通方面,由于截稿前未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只能以公告数据为准。其中圆通发布了前三季度财报,圆通前三季营收为128.67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为10.58亿元,同比增长8.43%。中通快递则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其营收为31.431亿元(约合4.7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净利润为7.172亿元(约合1.0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1%。
行业增速放缓,企业增速各自不同
总体看来,整体业务量增速的放缓和行业领头集团的增长放缓不无关系。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其中顺丰13.73亿件,同比增长20.5%;圆通22.6亿件,同比增长19.13%;申通17.26亿件,同比增长18.3%,均低于总体增长率。相比之下有增长的为韵达19.67亿件,同比增长44.28%;中通14.93亿件,同比增长37.6%。市场集中度方面,顺丰、“三通一达”的业务量占比达到了总体的50.92%,与2016年全年57%的市场份额(因数据缺失,以预期为准)相比,略有下降。对此,行业内有分析认为是由于在行业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极度供不应求,导致新公司能不断获取市场份额。
从业务量分布来看,电商件仍占据主要位置,预计2017年电商件占比达到7成左右。另一方面,同城件和国际件增长率表现不错,2017年上半年分别为40.4亿件(24.2%)和3.6亿件(29.2%),但是同城件比例少有下降,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1.6%。
下半场竞争开启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顺丰、三通一达、德邦、百世等正式上岸登陆资本市场后,整个快递快运行业迎来了下半场竞争。那么下半场的竞争又将从哪几个维度展开呢?
追求精益管理
毫无疑问,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需要面临业务增长放缓、运营成本攀高的境况,同时也思考着将粗放型管理改变为精益管理的途径。前者是每个行业的必经之路,但不同的是,运营成本的上升使得快递企业普遍使用的低价竞争手段大受打击,“做的越多亏得越多”,但快递行业不似其他新兴产业能够通过大量资本来补贴用户从而占领市场,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则需要向投资方作出盈利承诺。当整个行业意识到低价竞争已经走到末路之时, “涨价死不涨价等死”的诅咒终于被破除。据了解,2010~2016年快递单价跌幅达11.9元,下降率为48.4%,但2017年上半年单价较去年同期跌幅仅0.1元,下降率为0.08%,收窄态势较为明显。而且在2017年双十一前夕,中通和韵达公开宣布涨价,而中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品质服务才是当下和未来所需,而必要的成本是保障品质服务的根本,而且中通的业务量也并没有因涨价而受到负面影响。
结束粗放型管理则有益于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而对于普遍采用加盟制的快递企业而言,难度在于让末端高效执行总部的政策和指令。对此,某知名快递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总部不应该以罚款作为重要手段来控制加盟商,而是应该与加盟商以互相信任为基础构建合作生态圈。企业一方面要提高门槛,对潜在的加盟商做更严格的筛选,同时利用总部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加盟商拓展市场和完善服务质量。
业务竞争同质化
谈完管理,让我们将目光在聚焦于业务层面。同质化严重是当下快递行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于是发展快运(快运企业则向快递跨界)、冷链物流、国际快递等成为了众多企业努力的新方向。其中备受关注的则为快递跨界快运,2017年10月10日,韵达速递正式宣布“韵达快运”起网;而中通快运业启用了不同颜色的“中通快运”Logo字样,以示与中通快递的区别。而说起快运,德邦则是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2017年末,德邦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了中国零担快运第一股,也是快递快运行业第一家自主IPO的企业。德邦在其招股书中表示,其对快递业务青睐有加,上市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直营网点的建设、零担运输车辆购置、快递车辆与设备购置、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等项目,总额达到了41860.36万元。因此,德邦的上市,无论是对快递还是快运业,都加剧了其竞争态势。随着消费者在网购时对大型商品如小家电、家居等的比重不团提高,快运业务有望迎来更进一步发展。
另外,国际快递由于消费者对于海外购等消费方式的青睐,其比重不断增大。据统计,2017年1~9月全国快递业务量中国际/港澳台业务占比2.1%,收入占比为10.9%,相比同期增长0.1%。很明显,国际快递相比于国内的同城和异地件业务利润更高,但是由于中国快递企业发展时间短,行业不规范包括对于相关操作流程如报关、安检等不熟悉和不规范,导致企业在于国际快递企业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不过随着中国快递企业们的崛起,登陆资本市场后也将对进一步规范行业操作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成下一阶段重点
无论是相互跨界,或者向国际快递等领域发展,对于中国快递企业而言,能够开发出新业务形成差异化的机会较小,企业更应注重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提升,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就目前而言,“三通一达”、顺丰等行业领军人物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执行到位,无论是直营或是加盟的末端网点对于信息的采集和输入都相对比较完善,对于信息的流通和交换也比较规范,这都得益于采集设备的普及以及TMS等管理系统的完善。而且,对于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目前做得也越来越好,此前圆通使用的隐形面单,减少了以面单为源头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况,也增强了用户对于企业的信任感。
智能化。谈及智能化,就不得不谈论京东物流以及“亚洲一号”,作为世界顶级的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俨然成为了中国快递企业的标杆。但是对于中国快递行业而言,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于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追求仍旧应该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主,不能盲目规划。另一方面,对于提升非直营部分的智能化同样要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人口红利消失,加盟商对于成本控制愈来愈重视。而且,无人化兴起后,京东物流、顺丰等开发并使用了一系列的无人设备,用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据悉,2018年2月5日,京东物流获得了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了中国首个国家级试点企业,并将陕西全境内开启无人机的规模化商业应用。
大数据。年初的“丰鸟大战”挑明了企业对大数据的争夺,也正式表明了大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也上升到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要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对数据的准确分析和充分应用。例如在本刊采访中,中通快递表示,之所以能够设立临时性的分拨中心,是因为对市场的判断准确,而判断的依据就来源于企业对于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分析。而且,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应该同样重视运营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企业运营的节奏,优化运营流程,达到真正的“精益”管理。
顺丰、“三通一达”、德邦、百世上市后,看似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但是后起之秀如京东物流,是否将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辅以京东集团的支持,从而分得一杯羹成为另一个巨头不可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必将推动行业的发展,这无论是对从业者还是对消费者,都是福音。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网络)
其他文章链接:
【视角】内外兼修,张弛有度 80末女孩用开放思维感悟现代物流
其他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