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点直击 > f >

不同角度看疫情影响, 行业重塑带动物流自动化升级
时间:2020-03-24 19:16       来源:本刊编辑部

  
 
导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新冠疫情下的各行业发展也是如此。一方面疫情阻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众多行业的格局重塑带来了机遇。
 
疫情下,企业生存难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有关企业的“不幸消息”接踵而至,复工、交付等一切生产、商业活动全部为了防疫需要而迟滞或停顿。
制造业首当其冲。据统计,2020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由于调查时点在1月20日之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尚未在调查中充分显现,而这一影响在2月预测值表现了出来,预测值为45.0,可见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受挫。
尽管有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但唯有“复工”才是保持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可在如今严峻的疫情下,限制性的复工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供应链”问题,而且,如何在复工和防疫之间取得双赢,成为了目前企业关心的重点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月22日之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以产业来看,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10%,钢铁企业复工率为67.4%,有色金属企业复工率为86.3%,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由此可见,复工行业也以应急抗疫为主,其他地区和制造业领域仍将受到疫情影响有限制复工,而且疫情解除期限目前暂无具体消息,何时全面恢复正常仍是未知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19年3月~20202月(预测)
 
疫情下的行业升级换代
 
不过事物需要以辩证法来看待。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除了负面之外,也确实推动了生鲜电商等行业发展,同时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也是生产力升级换代的契机。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19年3月~20202月(预测)

制造业领域的   自动化建设被进一步推动
 
长久以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由于人口红利,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代表,尽管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部分企业开始了智能化升级和改造,而不少企业囿于成本并未有所行动。同时,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领域中存在着为数不少,仍旧处于手工和半机械化作业的企业,部分企业处于半自动化作业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这些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提升自身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向自动化作业靠。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为实现“智能化”做铺垫。
但是不少企业仍旧维持着原有状态,原因主要集中在中国人口红利还未完全消失,企业对于自动化成本投入不足等原因。在如今疫情影响下,人员聚集成为了企业复工最大的阻碍,想必也有不少企业考虑,如果启用了自动化生产线,企业复工的限制和成本相对更低,毕竟不需要为设备做防疫措施。
以汽车行业为例,特斯拉年前在中国正式投产,尽管遭遇新冠疫情,但是特斯拉已经于2月10日复工,这除了特斯拉自身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及上游供应商同步复工保证零件供应的因素外,汽车行业自身的高度自动化也能够帮助企业在防疫方面减轻压力。而且,特斯拉甚至做出了扩张产能的决定。
关于制造业领域的自动化需求,其实本刊在102期已经做了详细分析,也为装备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思路,这里略作表述。核心是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不局限于采取半自动、自动化结合的方式。这需要企业深入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包括对客户工艺流程的了解,对于需求不明确的客户,企业可以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引导和梳理,帮助客户真正实现制造升级的效果。此外,完善的售后也是服务的重点,这包括配件的更换,故障维修的响应速度,以及后续软硬件的升级等,这些能够帮助企业和客户形成持久、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自身在该行业的品牌和影响力。


 
医药自动化建设需求仍然旺盛
 
疫情影响的另一大行业,自然就是医药领域。疫情当前,医疗物资紧缺的消息不绝于耳,为了满足一线抗疫物资的使用,不少知名企业走上了转产的道路。除了大量的服饰企业,诸如格力电器、富士康、比亚迪、五菱、广汽等企业也相继宣布转产口罩。
然而让人感到难过的是,抗疫物资的物流运作让人捏了一把汗。面对市场海量的需求,医疗物资在短时间内面临了大量的出入库、运输需求,这里面还包含着上下架、检验、复核等更多的环节作业。此前某机构爆出物资管理混乱、周转调拨不及时等问题,其实也暴露了中国医药、药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
不过,我们已经看到了医药行业对于物流自动化发展的努力,据统计,目前中国自动化仓储应用各领域的占比中,医药行业达到了13%,仅次于烟草行业(为16%)。另一方面,中国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为医药行业的物流服务增加了更多的压力。根据卫计委和食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机构数量和零售药店数量分别达到99.73万个和48.9万个,同比分别增长1.08万个和3.5万个。在此次疫情中,各类物资在终端的紧急需求,也考验着医药物流企业的反应速度。无疑,自动化更加能够提升这样的速度和效率,也更安全。而且,在有了众多自动化标杆项目之后,中国医药行业对于物流自动化的建设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服务企业而言,医药客户的需求也更容易把握。除了自动化之外,信息化建设也是服务企业可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针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内部,这些场景对于自动化的建设相对较少,反而是可以引进诸如电子标签等半自动化的设备帮助提升拣选效率。例如上海高通就为南京鼓楼医院药房、华润医药上海普陀区中心药库等医疗单位和医药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帮助客户对仓库的进货、存货、拆零拣货、出货实现全电子化管理。


 
生鲜电商再获生机
 
疫情推动的行业,还有生鲜电商行业。全国各地居民们只能通过减少外出的方式来达到防扩散的目的,诸如超市、菜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也无法正常营业,为了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原本式微的生鲜电商再度火热起来。
而在这背后,物流的瓶颈也开始显现。一方面是配送问题,春节假期以及疫情高峰,让原本紧张的配送运力更加紧张,不少平台早已关闭订单结算,只因为担忧运力不足而影响最后的交付。
另外就是拣配问题。由于订单量激增,每个订单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商家面临了巨大的拣货压力,不少企业仍在依靠人工拣货和包装。对于消费者而言,“干净、新鲜”一直是消费的主要需求,尤其是在疫情严峻期间,这些直接影响了对商家的评价。
那如何保证干净?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外,企业可以考虑中央厨房的建设。例如学习日本横滨物流株式会社,为消费者提供生鲜的截切加工服务。为了应对友商竞争,横滨物流在原来的批发市场基础上,增加了中央厨房的截切服务,创新了生鲜食品的流通模式,横滨物流为客户提供从入库到送达的全过程中配送、商品信息追溯、安全范围管控等核心服务。对于中国生鲜电商而言,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新鲜的产品自然是义不容辞,而建设中央厨房不仅能够满足这个核心需求,同时还能够通过标准化和规模化来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盈利,一改“赔本赚吆喝”的境遇。
当然,中央厨房的建设,除了本身所需的加工设备以外,物流自动化建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要求下,大量的生鲜产品进出物流中心,更应该依靠可靠的设备来实现安全的保障。例如绝味食品武汉工厂,从安全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引进了椿本链条作为物流自动化的合作方,打造了贯穿生产和仓储的自动化物流体系。
还是那句话,企业对于自动化的需求仍然是量力而行,而且在疫情影响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做法不可取也不现实。不过疫情终将过去,除了活在当下,我们还是要为未来作打算。

文章来源于中国《现代物流》杂志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