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今年阿里预测的天猫“双11”“战绩”。对于电商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但对于物流行业的人而言,这将是幸福的烦恼。
中国市场从来不缺新闻,例如最近阿里最近预测天猫“双11”交易额将突破200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甚至有相关人士称,这也将是马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前的礼物之一。
毫无疑问,20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将会是一场全民网购的狂欢,天猫“双11”为此举办晚会,为这个“购物节”推波助澜。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双11”真的成为了幸福的烦恼。一方面订单的激增带来了大量的业务,然而也对物流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用一组数据便能明白“双11”购物节时物流企业们的压力有多大。据统计,2017年“双11”期间,天猫交易额达到了1682亿元人民币,京东商城下单金额也达到了1271亿元,“双11”全网包裹数达到了13.8亿个,最快订单签收仅用12分钟18秒。前者是电商的努力,后者则是物流企业们的付出。如果今年仅天猫就能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根据去年的成交额,保守以25%的增长率就将超过2000亿),全网交易金额就将超过3600亿甚至达到3800亿,那全网包裹数有望达到17亿个左右,可谓既可观又让人头疼。
物流行业的“幸福烦恼”
可观的是物流行业的收入。也许是预计到今年订单的进一步增长,部分快递企业宣布对某些地区开始增加费用,例如中通快递宣布从10月1日起对发往上海的包裹进行涨价,毕竟在去年“双11”,仅上海一地的消费就排入了全国第四,今年的预期自然不会差。
令人头疼的自然是仓储作业压力。首先是商品出库的压力,尽管电商企业们大都采用了“预售+尾款”的形式来把握消费者需求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提前做好出库准备,但是双十一当天仍然会有不少新订单产生,新订单自然需要商品出库的整个流程,加之订单取消亦相当频繁,仓储作业现场自然是人力不足加手忙脚乱。不过为了应对这些方法,不少企业已经引进了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帮助作业人员更方面、准确地进行拣选作业,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双11”除了屏幕前通宵的消费者,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更加辛苦。
快递行业同样头疼。作为电商物流中的主力,快递企业们几乎都有过在“双11”期间多日通宵达旦奋斗的经历,甚至某些企业将其称之为一场“战争”。尽管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均启用了自动化分拨中心,但是激增的包裹量仍然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和效率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在装卸车环节,甚至成为了影响整体效率的关键之一。
另一方面,则是配送端的压力。首先配送端由于无法提前预判各包裹的目的地(事实上这是无解的),只能通过末端的分拣来理清各包裹的目的地并整理各包裹的配送路线,这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以上海普陀区某快递的大型网点为例,该网点雇佣员工在10人左右,平时自清晨送货车辆将包裹运达网点后,需要所有员工进行分拣,至上午8时左右才开始进行派送。而在“双11”期间,且不说包裹散落得满地都是,仅分拣时间比平常多了一倍有余,加之还要配送,以及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配送完,快递员们工作到大晚上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尽管如顺丰等企业开发了具有路由规划的APP,但是一般而言快递员更相信自身的经验而非对着APP“照本宣科”。
上文所谈到的皆为正物流,而对于仓储运行更麻烦的在于“逆物流”处理。逆物流之所以繁琐,需要仓库在收到退换的产品后对比退换原因,对符合退换货要求的产品进行统计,并安排新的发货程序。此外,还需要对退回的产品进行检测和修复并上架为二次销售做准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等等。由于订单激增,加之“双11”很多消费者的冲动消费,逆物流确实成为了电商和物流企业最头疼的难题。
购物节未来成常态,
物流行业需及早应对
显然,“购物节”作为一个刺激电商销售的重要节点,今后肯定只有越来越频繁,诸如“618、818”等一定会不断涌现,同时购物节的成交额也将会不断攀升,哪怕考虑到今后电商增速放缓,总体量依旧庞大,带来的包裹量同样会不断上涨。
在这样的趋势,电商物流业的压力将持续增加。针对仓储作业,人机结合、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目前均成为了应对的方法,如何采用则在于各企业对于成本和效率的均衡。未来随着订单的进一步增加,对于设备方面投入相信也会成为重点,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在配送端,首先快递企业要有计划地针对工作量大的网点投入相关设备,减轻网点作业负担;其次可以选择与相应的即时物流合作,降低购物节期间的劳动力短缺。配送路由方面,可以通过APP协助制定,但推荐以快递员经验为主,因为对道路的实时状况APP绝对没有快递员的反应及时。另一方面,随着小家电在“双11”成交量中的明显增长,小家电的配送同样为快递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优化配送车辆,也将会是末端网点的重点思考之一。
订单增长自然也会带来更多的逆物流。就目前而言,提高物流中心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相应速度,利用大数据、科技化手段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成为首要条件。其次是简单实现产品在供应链上逆向传输,这点可以间接美国德州某零售商家,借助“敏捷标签”的方式实现小型包装产品的逆向传输。最后是企业可以选择物流模型佳、具有一定修复能力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伙伴,以协助自身解决退货难题。
显然,20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对于阿里来说志在必得,而对于物流企业们而言,无论电商们的目标是多少,做好一切准备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是不变的宗旨,毕竟,前方还有“一天一亿件”的挑战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