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世界之趋势 >

“智能”只是大企业的狂欢?
时间:2020-12-05 14:33       来源:本刊编辑部

 

自“智能”风潮涌起,大企业纷纷吹响号角,这场动辄以千万级的“狂欢”,真的没有中小企业的身影吗?
 

 
图2.jpg

 

 
 
 
 
企业智能道路之难
 

 

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这是大众对于智能项目的固有印象,因此尽管智能制造已经蔚然成风,但往往业内外的目光也基本被大型企业的项目所吸引,从京东商城“亚洲一号”,到青岛海尔“灯塔项目”、美的智能工厂等众多智能化工厂和物流中心,我们几乎很少能够看到中小企业的身影。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智能化项目的特点和门槛造成的,而门槛主要集中在建设时间长、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等几个方面。一般而言,智能化项目的建设颇费时间且内容复杂,无论是新场地的建设或者旧有场地的改造升级,都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论证,内容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硬件方面如设备和系统,建筑布局等,还涉及到软性方面如企业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供应链及物流的运营逻辑等等。加之后续的落地和调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期间,企业和所处的市场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投资规模大更不用细说,除了建筑等固定成本,目前智能设备和系统的价格更是大头,单体设备动辄数十万屡见不鲜。而回报周期则需要结合企业自身业务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而定,能否达到预期值存在疑问。同样不能达到预期值的还有项目效果,一般而言,实际总是低于理论值,据某知名服装品牌高管透露,其所启用的智能设备,峰值处理量最高可以达到设计值的80%。

 

图4.png

 

因此企业想要进行智能化项目升级,必然要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对于大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更高。而且,大企业业务规模大,后续的项目投资机会更多,也更能积累智能化的经验,往往会使项目效果越来越好。而中小企业往往是“一次投资、终身使用”,因此对于智能化的选择也会更加慎重。

 

此外,大型企业所具备的标准化、数字化等智能化基础往往优于中小企业,这使得大型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成本和投入相对更小,在这些方面往往大企业智能化进程也将更加顺畅。例如广为人知的“亚洲一号”,已在中国多地上线,华为、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也是从无到有不断地积累自动化、智能化项目的经验,波司登、开能健康等企业在一期的基础上在建或筹备二期项目,这些都不是中小企业所能够拥有的资源和经验。

 

 4.png

 

 
 
 
 
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不适合智能化。首先,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大型企业所面对的各种经营压力,例如人工、场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以及合作伙伴不断提升的业务需求,意味着中小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同样迫切。

 

同时,中小企业要么直面C端,要么作为大型企业的供应商,而无论是何种角色,要么追求更加简洁的供应链,要么需要配合“主机厂”供应链模式调整自身供应链物流运营逻辑。前者意味着速度更快、订单更加碎片化,这是终端市场的变化所决定的;后者则更为复杂,原则是符合“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而且随着智能制造进度的深入推进,主机厂对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合度要求也会进一步提升,包括采用供应链体系认证等方式来规范供应商,这对于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也会带来同样的影响。例如起源于汽车领域的MMOG/LE(Materials Management Operations Guideline/Logistics Evaluation),已经被众多行业所借鉴和采用。

 

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也同样有着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升级相较于大企业而言规模小,因此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且大型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往往旷日持久,而中小企业项目小,执行周期更短,且项目相对简单,不需要漫长的调试时间。简单的项目也意味着设备和系统相对单一,维修和保养也更加便利。

 
图1.jpg

 

 
 
 
 
适合中小型企业的智能化正在崛起
 

 

事实上,不少物流装备商已经嗅到了中小企业市场的商机,并为此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相比于大型、复杂的解决方案,此类解决方案具备了模块化、即插即用以及“交钥匙”和投资低等特点。

 

例如慧仓科技推出的“慧仓迷你库”,是一款以模块化、即插即用为特点的小型高速立体存储系统,适用于生产企业线边库以及前置仓等应用;而同样由其提供的“慧仓闪电播”,是一款具备了立体化、灵活特点的高速立体分拣系统,广泛适用于电商二次分拣、退货处理,以及订单分拨和门店配货等应用。

 

图5.jpg

 

而知名系统集成商瑞仕格相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瑞仕格未来将会把中端客户作为业务重点之一,尤其是在一般制造业领域。除了延续硬件端的推广力度,瑞仕格表示软件端也将会注入更多资源。这也符合当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即缺乏标准化的系统平台来支撑供应链和物流的逻辑。对此,瑞仕格在中国本土组建了相应的软件团队,来推动旗下SynQ解决方案的落地。据了解,该系统平台拥有2,000多个客户的应用经验,具备了高复制性。同时瑞仕格的知名物流系统AutoStore所具备的灵活性,也非常适合各个层面的客户企业。

 

而关键的价格因素,也正在企业和市场的发展中逐渐被更多的评价指标所补充,包括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等。但这样的信号并不意味是对物流装备企业最大的利好,反而是挑战,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将会受到更多青睐。这也意味着,这个领域将会迎来更激烈的厮杀。

 封面10.png

倪侃.jpg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