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利用协力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和监管,在物流的营运过程中,通过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等,有效地促进资金的流通,为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融资企业提供了多赢的合作平台。例如:永联物流共和国结合国泰金控提供多元的融资质押、投保产险等金融服务,量身订制产业专仓的解决方案,企业只要选择在永联物流的仓储设施存放商品,国泰金控可依商品价值提供融资额度,提高财务运用及调度灵活性,有效活化存货价值,并配合永联物流量身打造货品运送的产险服务,让物流配送享有安全保障等,即为一个物流金融的实践案例。
“互联网+物流金融”为一种新业态,也就是将物流金融互联网化,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由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融资企业以及其它产业进行跨界的深层融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融资企业信用资料、交易资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金流、信息流、商流,为融资企业拓展融资管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以满足融资需求。
目前,全世界已经积极建立物流金融服务的信息平台,与物流园区、交易市场、供应商与金控集团等行业巨头联手打造全流程物流金融服务网络,因此对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文将从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并进一步发掘出互联网+物流金融两者结合的优势,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
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与存在问题
物流和金融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等地,以美国物流金融体系为例,在1916年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其主要业务模式之一即是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工具,此模式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物流金融的参与主体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其中物流企业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提供整合的物流服务,还要进行物流、信息流、金流与商流的整合分析,并建立起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基于以上,在此先介绍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融通仓,融通仓的目的是用金流盘活物流,或用物流来拉动金流,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等运作模式。
仓单质押模式(质押担保融资)
质押担保融资就是将积压的库存来实时变现的模式。一般而言,首先融资企业(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定》、 《账户监管协议》;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共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再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融资企业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物流企业接到通知后,经过验货确认后开立专用仓单;融资企业当场对专用仓单作质押背书,由物流企业签章后,融资企业交付金融机构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
金融机构审核后,签署贷款合约和仓单质押合约,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融资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的监管账户。
融资企业在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账户,金融机构按约定根据到帐金额开具分提单给融资企业,物流企业按约定要求确认后发货;如果融资企业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金融机构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贷款期到期并归还款项后,余款可由融资企业自行支配。
这种融资方式,因为物流企业参与有限且银行多以静态质押为主,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有限,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到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严谨、完善的讯息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统管控操作程序。常见的质押担保融资关系与步骤如图1所示。
仓单质押模式(信用担保融资)
信用担保融资系指金融机构可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营运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一定的信贷配额,物流企业再依据与之长期合作的融资企业信用状况核定其信贷配额,并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融资企业储存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物来确保信用担保的安全,在此额度内物流企业可以不经金融机构直接用于融资企业的短期融资业务中,但此风险也将由物流企业来承担。
融资企业在仓储期间需要不断进行入库和出库,融资企业出具由托管的物流企业发出确认电子化的入库单或出库单,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确认、通知、协调和处理等许多环节,缩短入库和出库操作的时间,在保证金融机构信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融资企业产销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另一方面,该模式也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对质押贷款全流程的监控能力,改善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并降低贷款的风险。信用担保融资的关系与步骤如图2所示。
保兑仓模式
下游融资企业向上游生产商采购(或分销商)时,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由金融机构开出承兑汇票,收款人为融资企业的上游生产商,上游生产商在收到金融机构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下游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还款提货,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金融机构,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这是一种先发货后付款的模式,可缓解供应链下游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让金融机构控制融资企业的提货权,并避免供应商不愿发货或延迟发货情况发生。保兑仓模式的关系与步骤。如图3所示。
应收票据融资模式
这是一种融资企业以客户延期交付的应收票据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组成的融资平台申请贷款的方式,从而盘活资金。
物流金融还有其它不同的模式,例如:海陆舱模式。海陆舱是针对融资企业在商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商品流转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借用仓单质押的理念,发展成为基于海上在途货物质押,连带发货地和目的地仓库质押的全流程点对点的质押融资模式。该种模式横跨时间和空间,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负责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以及中间的海运和陆运全程质押监管。该种模式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演化出多种操作方法,例如:内贸集装箱模式、内贸散货模式、信用状下进口模式、非信用状下进口模式、出口模式等。
另外传统物流金融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物流企企业导力不足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环节复杂,牵涉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等多方环节,并涉及金融、物流、信息与法律等各产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目前许多物流企业在管理、人才、规模与资金等方面的实力不足,故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与金融机构合作只是处于被动的监管角色,另外在代收货款中也只是赚取手续费,处于被动的状态。
•重复质押
如果对质押动产没有进行统一登记,且银行间的质押讯息又没有共享或是通报机制,某些融资企业有可能会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某项质押动产的多次质押,而此投机行为将增加整体物流金融的风险。
•各环节信息系统的对接不足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需要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对质押物等需求信息进行沟通,但目前各环节都还是只有各自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而形成软硬件孤岛,彼此间的沟通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而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对接,因信息化的对接不足,故物流金融的效率尚低。
结合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动能,可优化生产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业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给物流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互联网+物流金融”的融合创新已经成为物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传统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结合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开拓更多以大型物流企业为平台的新型融资模式将势不可挡。结合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有以下三点。
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结算电子化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商流和金流常是各自分离的状态。由于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接触到买卖双方,故物流企业可以主导进行协力厂商的支付服务,提供代收货款和垫付货款等物流结算服务,例如:物流企业送货到买方时的货到付款,实现了卖方的代收货款业务,而物流企业从卖方取货时可为买方先垫付货款,为买方服务,如此整合了商流、物流和金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既解决了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也方便了多方的资金流通。由于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结算便捷性、安全性与电子化等趋势,传统的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将逐渐被电子化所替代。
以虚拟质押取代重复质押
虚拟质押是指在互联网下的电子化仓单、应收账款、应付帐款等单据形成的质押物虚拟化。例如:融资企业申请贷款之后,金融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并通知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这些过程可全部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此时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质押物进行实体动产和信息绑定,并与仓单对应,解决过去仓单造假、货权不清和重复质押的问题。藉由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物流金融的整合,解决了物流金融因缺乏完整信息而产生的虚假交易,也避免了重复质押的问题。
从信息孤岛迈向主体多元的跨界融合
在互联网与跨界融合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等均可作为物流金融的主体,形成多样化的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跨界的金融服务,颠覆了金融服务只能由银行为主体的传统。由于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直接连接着交易双方,积累大量的物流、信息流、金流、商流等信息,让物流企业也可以进行开展跨界物流金融的增值服务。例如:物流企业可以在信息平台进行融资企业的审核监管,并通知银行进行放款等。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下,物流金融的主体越来越多元,促进了资金流通和物资流转,并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
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
传统的物流金融有许多风险,例如:内部管理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故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针对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有如下几项。
建设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体系
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信用度不明是很重要的原因,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自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整体企业的信用水平对于经济增长将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欲完善物流金融,应该逐步完善各行业的企业信用制度。在互联网时代,应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并由政府及公协会严格监管,披露不良企业行为,增加透明度,并明确物流金融中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各方行为以保证各方利益。
完善物流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没有完善物流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就算有互联网的加持也难成气候。近年来,卷款潜逃、被质押物损坏等现象常常见诸报端,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物流金融的制度环境非常重要,当务之急是:一、规范相关企业的准入门槛,只要是符合资质、信用良好都应该赋予参与的权利;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强制参与物流金融的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三、政府与产业共同制定风险控制体系,将不确定的风险降至最低。
例如:台湾的物流金融服务,国泰世华银行通过关系企业─神坊信息做信息串联,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在存货进出管理上,银行藉此信息平台联结物流企业的存货管理系统(ERP),实时掌握仓储存货信息。对于存货的价值,国泰世华银行有其配套的鉴价机制,并连结物流金融授信,此特有的整合性服务便是在这样的架构下进行,通过管理质押物的数量、市场价格与流动性,有效控管银行授信风险。
鼓励业者参与并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鼓励互联网+物流金融各相关业者积极参与,在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上共同努力,实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努力实现由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的转变,降低物流金融风险,以创造多赢。此外,人才为中兴之本,在互联网+物流金融时代,兼具互联网思维和物流金融的人才对产业的推动与发展十分重要,但也十分稀缺。故政府应加强高等院校相关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已有的物流金融的人才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为互联网+物流金融提供产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物流与运筹管理,2017。
王华,互联网+对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2016。
邹裔忠,互联网+时代物流金融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分析,2017。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互联网+物流金融”为一种新业态,也就是将物流金融互联网化,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由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融资企业以及其它产业进行跨界的深层融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融资企业信用资料、交易资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金流、信息流、商流,为融资企业拓展融资管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以满足融资需求。
目前,全世界已经积极建立物流金融服务的信息平台,与物流园区、交易市场、供应商与金控集团等行业巨头联手打造全流程物流金融服务网络,因此对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文将从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并进一步发掘出互联网+物流金融两者结合的优势,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
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与存在问题
物流和金融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等地,以美国物流金融体系为例,在1916年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其主要业务模式之一即是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工具,此模式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物流金融的参与主体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其中物流企业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提供整合的物流服务,还要进行物流、信息流、金流与商流的整合分析,并建立起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基于以上,在此先介绍常见的物流金融模式:融通仓,融通仓的目的是用金流盘活物流,或用物流来拉动金流,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等运作模式。
仓单质押模式(质押担保融资)
质押担保融资就是将积压的库存来实时变现的模式。一般而言,首先融资企业(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定》、 《账户监管协议》;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共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再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融资企业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物流企业接到通知后,经过验货确认后开立专用仓单;融资企业当场对专用仓单作质押背书,由物流企业签章后,融资企业交付金融机构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
金融机构审核后,签署贷款合约和仓单质押合约,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融资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的监管账户。
融资企业在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账户,金融机构按约定根据到帐金额开具分提单给融资企业,物流企业按约定要求确认后发货;如果融资企业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金融机构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贷款期到期并归还款项后,余款可由融资企业自行支配。
这种融资方式,因为物流企业参与有限且银行多以静态质押为主,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有限,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到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严谨、完善的讯息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统管控操作程序。常见的质押担保融资关系与步骤如图1所示。
仓单质押模式(信用担保融资)
信用担保融资系指金融机构可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营运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一定的信贷配额,物流企业再依据与之长期合作的融资企业信用状况核定其信贷配额,并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融资企业储存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物来确保信用担保的安全,在此额度内物流企业可以不经金融机构直接用于融资企业的短期融资业务中,但此风险也将由物流企业来承担。
融资企业在仓储期间需要不断进行入库和出库,融资企业出具由托管的物流企业发出确认电子化的入库单或出库单,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确认、通知、协调和处理等许多环节,缩短入库和出库操作的时间,在保证金融机构信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融资企业产销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另一方面,该模式也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对质押贷款全流程的监控能力,改善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并降低贷款的风险。信用担保融资的关系与步骤如图2所示。
保兑仓模式
下游融资企业向上游生产商采购(或分销商)时,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由金融机构开出承兑汇票,收款人为融资企业的上游生产商,上游生产商在收到金融机构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下游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还款提货,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金融机构,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这是一种先发货后付款的模式,可缓解供应链下游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让金融机构控制融资企业的提货权,并避免供应商不愿发货或延迟发货情况发生。保兑仓模式的关系与步骤。如图3所示。
应收票据融资模式
这是一种融资企业以客户延期交付的应收票据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组成的融资平台申请贷款的方式,从而盘活资金。
物流金融还有其它不同的模式,例如:海陆舱模式。海陆舱是针对融资企业在商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商品流转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借用仓单质押的理念,发展成为基于海上在途货物质押,连带发货地和目的地仓库质押的全流程点对点的质押融资模式。该种模式横跨时间和空间,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负责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以及中间的海运和陆运全程质押监管。该种模式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演化出多种操作方法,例如:内贸集装箱模式、内贸散货模式、信用状下进口模式、非信用状下进口模式、出口模式等。
另外传统物流金融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物流企企业导力不足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环节复杂,牵涉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等多方环节,并涉及金融、物流、信息与法律等各产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目前许多物流企业在管理、人才、规模与资金等方面的实力不足,故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与金融机构合作只是处于被动的监管角色,另外在代收货款中也只是赚取手续费,处于被动的状态。
•重复质押
如果对质押动产没有进行统一登记,且银行间的质押讯息又没有共享或是通报机制,某些融资企业有可能会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某项质押动产的多次质押,而此投机行为将增加整体物流金融的风险。
•各环节信息系统的对接不足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需要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对质押物等需求信息进行沟通,但目前各环节都还是只有各自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而形成软硬件孤岛,彼此间的沟通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而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对接,因信息化的对接不足,故物流金融的效率尚低。
结合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动能,可优化生产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业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给物流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互联网+物流金融”的融合创新已经成为物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传统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结合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开拓更多以大型物流企业为平台的新型融资模式将势不可挡。结合 “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优势有以下三点。
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结算电子化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商流和金流常是各自分离的状态。由于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接触到买卖双方,故物流企业可以主导进行协力厂商的支付服务,提供代收货款和垫付货款等物流结算服务,例如:物流企业送货到买方时的货到付款,实现了卖方的代收货款业务,而物流企业从卖方取货时可为买方先垫付货款,为买方服务,如此整合了商流、物流和金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既解决了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也方便了多方的资金流通。由于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结算便捷性、安全性与电子化等趋势,传统的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将逐渐被电子化所替代。
以虚拟质押取代重复质押
虚拟质押是指在互联网下的电子化仓单、应收账款、应付帐款等单据形成的质押物虚拟化。例如:融资企业申请贷款之后,金融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并通知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这些过程可全部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此时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质押物进行实体动产和信息绑定,并与仓单对应,解决过去仓单造假、货权不清和重复质押的问题。藉由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物流金融的整合,解决了物流金融因缺乏完整信息而产生的虚假交易,也避免了重复质押的问题。
从信息孤岛迈向主体多元的跨界融合
在互联网与跨界融合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等均可作为物流金融的主体,形成多样化的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跨界的金融服务,颠覆了金融服务只能由银行为主体的传统。由于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直接连接着交易双方,积累大量的物流、信息流、金流、商流等信息,让物流企业也可以进行开展跨界物流金融的增值服务。例如:物流企业可以在信息平台进行融资企业的审核监管,并通知银行进行放款等。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下,物流金融的主体越来越多元,促进了资金流通和物资流转,并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
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
传统的物流金融有许多风险,例如:内部管理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故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针对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有如下几项。
建设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体系
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信用度不明是很重要的原因,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自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整体企业的信用水平对于经济增长将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欲完善物流金融,应该逐步完善各行业的企业信用制度。在互联网时代,应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并由政府及公协会严格监管,披露不良企业行为,增加透明度,并明确物流金融中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各方行为以保证各方利益。
完善物流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没有完善物流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就算有互联网的加持也难成气候。近年来,卷款潜逃、被质押物损坏等现象常常见诸报端,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物流金融的制度环境非常重要,当务之急是:一、规范相关企业的准入门槛,只要是符合资质、信用良好都应该赋予参与的权利;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强制参与物流金融的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三、政府与产业共同制定风险控制体系,将不确定的风险降至最低。
例如:台湾的物流金融服务,国泰世华银行通过关系企业─神坊信息做信息串联,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在存货进出管理上,银行藉此信息平台联结物流企业的存货管理系统(ERP),实时掌握仓储存货信息。对于存货的价值,国泰世华银行有其配套的鉴价机制,并连结物流金融授信,此特有的整合性服务便是在这样的架构下进行,通过管理质押物的数量、市场价格与流动性,有效控管银行授信风险。
鼓励业者参与并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鼓励互联网+物流金融各相关业者积极参与,在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上共同努力,实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努力实现由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的转变,降低物流金融风险,以创造多赢。此外,人才为中兴之本,在互联网+物流金融时代,兼具互联网思维和物流金融的人才对产业的推动与发展十分重要,但也十分稀缺。故政府应加强高等院校相关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已有的物流金融的人才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为互联网+物流金融提供产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物流与运筹管理,2017。
王华,互联网+对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2016。
邹裔忠,互联网+时代物流金融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分析,2017。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