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零售”一词横空出世,让不少人认为电商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特殊的电商,医药电商渗透率低,更多地被医药企业当做辅助渠道,随着中国在2016年底推出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创新零售服务模式。那么,“新零售”会成为医药电商发展的“新药方”吗?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月底,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共有91家,其中41张A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的服务),B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195张,C证(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共598张,相比于2015年 (截至2015年12月底),总体上涨76.6%,A、B、C各增长率分别为60%、111.3%、68.1%。可见,医药电商发展迅速,B证企业最高,C证直接面向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大,互联网购药的消费习惯已逐渐形成。
医药电商前景光明
目前中国医药零售连锁和各类单体药店共约为45万家,2016全年销售规模为350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据预测,2016年中国B2C医药电商销售额约占中国医药零售销售规模的3%~4%,渗透率较低。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医药B2C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57.7亿元,增长率为70.9%,相比于2016年100.7%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医药政策和“互联网+”的开放和渗透,医药电商获得资本的关注度上升,业内观点认为,中国移动医药电商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预测,2016年中国B2C医药电商销售额约占中国医药零售销售规模的3%~4%,渗透率较低。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医药B2C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57.7亿元,增长率为70.9%,相比于2016年100.7%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较大的增长空间。
业内如此看好医药电商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政策原因,中国医药政策经历了放宽和允许阶段,2016年底推出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代表政策正式进入促进阶段;第二,经济原因,中国电商市场加速拓展细分市场,医药品类得到重视;第三,社会因素,据统计,至201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5亿人,同时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两方面的需求将会刺激医药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加强对医药电商的诉求;第四,技术因素,经历多年发展的医药电商服务基础体系趋于完善,加上先进物流设备及技术等在医药流通业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大,用户体验不断得到提升。
新零售助力医药电商发展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医药电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发展,“新零售”的兴起,让不少医药电商产生了一些新想法。但是与快消品等行业不同,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让医药电商在线上线下以及强物流方面的建设更为苛刻。
平台定位是关键
对于医药电商来讲,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清楚自身的定位。医药电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用户买药的时空问题,那么医药电商顶多只能成为医药零售的补充渠道存在,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医药药品的需求也不可能像食品、生活常用品那样频繁,用户的针对性也会更强,所以医药电商不应与普通商品一样,通过大量的优惠获取用户流量,而是应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活动和服务以赢取用户的青睐和信任。目前1药网、康爱多、金象网等B2C平台,都已能够在线提供问诊服务,像1药网等还参与建设了西南互联网医院,通过这样的在线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病患服务,同时也为平台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尽管这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但是在目前政策下,线上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商品毕竟有限。未来随着政策可能的宽松,加上移动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也许就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线下门店建设是重点
另一方面,线下门店的建设。目前,中国线下零售的药店形态囊括了“国医馆”、“诊所式药店”、“保健服务式药店”、“大卖场式药店”等业态,能够为用户们提供简单的诊疗服务,还可以提供按摩、代煎中药、代为照顾幼儿、送药上门等增值服务;在资金结算上也和医疗机构、社保中心等进行了技术贯通,而且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城乡地区。从这一点来看,医药电商建设门店成为了可有可无,因为医药电商的服务范围也基本重叠,建设线下门店似乎等于是浪费资源。
那何不转换一下思维,依托于现有的线下药品零售业态呢?例如药房网依托于线下药店京卫大药房,为用户提供配送服务,同时也支持用户到门店自提,截止到目前,药房网已经拥有在北京、沈阳、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共15个线下门店,其中以北京最多,达到了9个。所以,医药电商可以与线下门店合作,合作范围也可以从配送到其他更多地增值服务,这样既可以让医药电商具备提供线下服务的能力,也能为线下门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包括用户的用药习惯、常见病症),线下门店则可以此为依据展开调整库存结构等行为,使其对用户的服务更具个性化。如此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为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基础。
打造强大配送体系
再者就是物流建设。由于中国的冷链建设较发达国家有着不少的差距,而冷链建设不在一朝一夕,所以短时间内,药品运输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变,医药电商发力物流还是落在了配送层面。
不少医药电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而自建了配送体系,如金象网承诺配送范围内1小时送达,为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依托于线下门店的配送服务不仅成本高,而且范围小,如药房网为了达成“5km内8小时达”的服务,在各门店配备数名配送员,且配送范围目前也只覆盖了北京四环以内,更远的地区皆由第三方物流实现,送达时间也是长短不一。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确实成为了医药电商的负担。医药电商可以考虑和O2O企业如外卖平台等合作,不仅能够保证配送的时效,也能够省去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今外卖平台对配送员的管理愈趋严格,也受到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认可,因此双方可以考虑合作。
随着政策放宽和市场需求增长,中国医药电商一定会迎来高速发展期。传统电商已遭遇瓶颈,正在借着“新零售”的兴起踏上变革之路,对于起步晚,发展慢的医药电商来说,同样可以趁着这股东风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章链接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月底,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共有91家,其中41张A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的服务),B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195张,C证(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共598张,相比于2015年 (截至2015年12月底),总体上涨76.6%,A、B、C各增长率分别为60%、111.3%、68.1%。可见,医药电商发展迅速,B证企业最高,C证直接面向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大,互联网购药的消费习惯已逐渐形成。
医药电商前景光明
目前中国医药零售连锁和各类单体药店共约为45万家,2016全年销售规模为350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据预测,2016年中国B2C医药电商销售额约占中国医药零售销售规模的3%~4%,渗透率较低。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医药B2C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57.7亿元,增长率为70.9%,相比于2016年100.7%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医药政策和“互联网+”的开放和渗透,医药电商获得资本的关注度上升,业内观点认为,中国移动医药电商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预测,2016年中国B2C医药电商销售额约占中国医药零售销售规模的3%~4%,渗透率较低。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医药B2C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57.7亿元,增长率为70.9%,相比于2016年100.7%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较大的增长空间。
业内如此看好医药电商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政策原因,中国医药政策经历了放宽和允许阶段,2016年底推出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代表政策正式进入促进阶段;第二,经济原因,中国电商市场加速拓展细分市场,医药品类得到重视;第三,社会因素,据统计,至201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5亿人,同时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两方面的需求将会刺激医药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加强对医药电商的诉求;第四,技术因素,经历多年发展的医药电商服务基础体系趋于完善,加上先进物流设备及技术等在医药流通业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大,用户体验不断得到提升。
新零售助力医药电商发展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医药电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发展,“新零售”的兴起,让不少医药电商产生了一些新想法。但是与快消品等行业不同,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让医药电商在线上线下以及强物流方面的建设更为苛刻。
平台定位是关键
对于医药电商来讲,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清楚自身的定位。医药电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用户买药的时空问题,那么医药电商顶多只能成为医药零售的补充渠道存在,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医药药品的需求也不可能像食品、生活常用品那样频繁,用户的针对性也会更强,所以医药电商不应与普通商品一样,通过大量的优惠获取用户流量,而是应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活动和服务以赢取用户的青睐和信任。目前1药网、康爱多、金象网等B2C平台,都已能够在线提供问诊服务,像1药网等还参与建设了西南互联网医院,通过这样的在线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病患服务,同时也为平台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尽管这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但是在目前政策下,线上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商品毕竟有限。未来随着政策可能的宽松,加上移动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也许就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线下门店建设是重点
另一方面,线下门店的建设。目前,中国线下零售的药店形态囊括了“国医馆”、“诊所式药店”、“保健服务式药店”、“大卖场式药店”等业态,能够为用户们提供简单的诊疗服务,还可以提供按摩、代煎中药、代为照顾幼儿、送药上门等增值服务;在资金结算上也和医疗机构、社保中心等进行了技术贯通,而且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城乡地区。从这一点来看,医药电商建设门店成为了可有可无,因为医药电商的服务范围也基本重叠,建设线下门店似乎等于是浪费资源。
那何不转换一下思维,依托于现有的线下药品零售业态呢?例如药房网依托于线下药店京卫大药房,为用户提供配送服务,同时也支持用户到门店自提,截止到目前,药房网已经拥有在北京、沈阳、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共15个线下门店,其中以北京最多,达到了9个。所以,医药电商可以与线下门店合作,合作范围也可以从配送到其他更多地增值服务,这样既可以让医药电商具备提供线下服务的能力,也能为线下门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包括用户的用药习惯、常见病症),线下门店则可以此为依据展开调整库存结构等行为,使其对用户的服务更具个性化。如此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为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基础。
打造强大配送体系
再者就是物流建设。由于中国的冷链建设较发达国家有着不少的差距,而冷链建设不在一朝一夕,所以短时间内,药品运输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变,医药电商发力物流还是落在了配送层面。
不少医药电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而自建了配送体系,如金象网承诺配送范围内1小时送达,为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依托于线下门店的配送服务不仅成本高,而且范围小,如药房网为了达成“5km内8小时达”的服务,在各门店配备数名配送员,且配送范围目前也只覆盖了北京四环以内,更远的地区皆由第三方物流实现,送达时间也是长短不一。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确实成为了医药电商的负担。医药电商可以考虑和O2O企业如外卖平台等合作,不仅能够保证配送的时效,也能够省去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今外卖平台对配送员的管理愈趋严格,也受到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认可,因此双方可以考虑合作。
随着政策放宽和市场需求增长,中国医药电商一定会迎来高速发展期。传统电商已遭遇瓶颈,正在借着“新零售”的兴起踏上变革之路,对于起步晚,发展慢的医药电商来说,同样可以趁着这股东风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章链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