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能物流 >

动力电池——新能源背后的供应链突围
时间:2022-03-03 17:36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导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中,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体系是决定新能源能否与传统能源抗衡的关键因素。

 

2021年9月以来,中国国内的“限电”举措已波及10余个省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将成为常态,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也牵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大量的煤炭、石油消耗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512.8百万吨油当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6.1%,而清洁能源的使用仍远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新能源汽车:前行的“主引擎”

目前,中国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接近70%,其中交通运输用油占比高达55%,因此,降低对石油的依赖,首先要从交通领域着手,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成为改变交通领域对石油过度依赖的重要措施。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808.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98.6万辆(含乘用车和商用车)。其中纯电动占81%,插电式混合动力占19%,即使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作为电动汽车三大关键零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系统产业扮演重要角色。

动力电池是“心脏”

在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头部企业宁德时代被称为“宁王”,截止2021年8月,其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比高达51.7%,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占比仅为16.8%。2021年11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在贵州省贵安新区投资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200亩,总投资约人民币70亿元。

至此,宁德时代已布局共计10处生产基地,包括福建宁德、福建厦门、江苏溧阳、青海西宁、四川宜宾、广东肇庆、上海临港、江西宜春、贵州贵安以及德国图林根。这些延绵的生产基地提供的电池产能,使宁德时代的全球份额居世界第一(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宁德时代占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额的31%,排名第一)。

 

 

除了电动汽车领域,电动两轮车的发展同样可观。相比于传统两轮电动车使用铅酸电池,锂电池具有寿命更长、绿色环保性能更高、续航能力更强等众多优点,更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需要。2020年,雅迪联合宁德时代、ATL、百城四方联合开发的锂电AI管理平台,为电动两轮车创新的高端探索注入新能量。

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电动两轮车,其“心脏”皆为车体内部的动力电池。电池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着精湛的技术要求、精准的生产设备与严苛的存储环境等特点,这些对电池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要求较高。以人工匹配作业的传统生产物流状态已不再适用,并逐渐成为制约电池制造与优化成本的瓶颈。

电池产业链的困局

由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相对缺乏组织性和完整性。例如,尚未建成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再循环体系,造成严峻的环境污染危机;以及一些民营企业不惜走低端产业路线,产品难以面向市场,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发展与成就国际化企业目标南辕北辙。

那么,对于电池制造企业而言,其整体供应链应该如何进行智能化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供应链力撑制造

在推动力电池供应链发展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制造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的升级。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集并整合数据信息可以为下游供应链提供信息依据;动力电池生产商通过数据连接原材料供应商与整车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而在消费者环节,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动力电池的一系列增值服务。例如,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两轮电动车的过程中的电池充电、换电、租赁、维修和报废回收等需求。

此外,聚焦动力电池生产物流体系端,目前主要存在新能源装备制造的自动化与信息化问题;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的执行系统开发问题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搭建模式问题等。由此得出,生产系统化与智能化越来越得到企业重视。首先,企业可以开发电池生产物流系统,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时效,快速响应前端需求,打通从需求端到供应链端的全链路,例如,应用RFID等技术实现电池下线和装卸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员作业以实现物流快速流转,降低仓储成本。

 

其次,动力电池企业厂房可通过采用大量高精度设备,融合生产—物流系统,提升生产物流效率。例如,根据电池零件大体积的特点使用标准化尺寸的物料包装。此外,还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资源投入方式,减少因技术迭代带来的损失,可选择通用型、标准型的物流设备增加整体供应链的柔性。

在新能源电池物流领域,依托互联网数字化系统与无人化的智能产线,将为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在工厂建设方面提供更多价值参考。因此,新能源企业因通过开放产业思维,积极创新,识别技术的优势与潜力,实现从更大价值创造者向更大价值占有者的方向前行。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