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快递企业而言,货在自己手里,是最大的踏实。
“货”生焦虑,对“仓”期望
时至今日,中国快递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肯定无需言表,无论是老牌劲旅还是新晋权贵,都在思考如何在增量和存量市场上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业务同质化、上游订单“绑架”,也不断困扰着快递企业的发展。
这背后的核心,是快递企业对于“货”的焦虑。而为了缓解或者解决这样的焦虑,中国快递企业主动出击,或采取“去电商化”策略,或搭建自身电商平台,甚至入局近场商业。但时至今日,除了以快递为基础所开发的新业务之外(如大件快递、时效产品、同城即配等),均未能为快递企业突破市场传统格局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例如在“去电商化”方面,中国快递行业至今未能摆脱以电商件为主的业务形态,甚至连顺丰都亲自下场开始争夺电商件市场,快递自建电商平台则从来没能“支棱”起来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快递企业就此认命。
作为“效率时代”的产物,仓配一体被视为互联网商业交付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手段,甚至成为了影响早期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还为互联网商业创收创造了新的途径。作为下游服务商的快递企业,自然也明白“仓配一体”对自身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作用。但彼时现实的挑战也制约了快递企业发展仓配一体的雄心。
挑战重重:上游垄断,自身服务体系未起
下游服务商开展业务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上游。对于互联网商业而言,自营仓储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加强订单与货的紧密性,自然不会坐视物流服务企业对自身的地位和业务提出挑战。而且相比于互联网商业平台,快递企业似乎有着天然的劣势,核心原因在于订单被上游平台所掌握,否则也不会有“去电商化”的策略来应对平台话语权逐渐加重的情况。
同时,对快递企业而言,仓储服务是一个全新的业态,如何构建并让客户信服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从市场的发展看来,只有京东物流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仓储的基因,其本身得益于京东商城的孵化形成了完整、高效的仓配一体服务优势,这是其他快递企业不曾有的优势。因此,尽管早在数年前中国快递企业纷纷低调进入仓配一体,但反响平平,仅仅是聊胜于无的状态。
持续建设服务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企业在仓配一体上放慢了脚本。2018年,顺丰以55亿元人民币收购DPDHL在华业务,并成立顺丰敦豪供应链(后改名为顺丰供应链),成为当时行业的焦点。对中国快递行业而言,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显然已经相当成熟,仓储服务能力的建设才是影响仓配一体业务的关键。那中国快递企业的仓储服务能力又如何呢?
据各大快递官网显示,除顺丰、极兔之外,其余知名快递如EMS、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早就上线了自身的仓储服务,服务名称基本以“供应链、云仓”等为基础,例如申通云仓(2013年成立)、圆通云仓(2012年建设)、韵达供应链等。中通则是将此类业务归类于对总合作选项内,以不同领域和行业来展示自身的服务能力。
强大的能力基础:服务和硬件设施
从快递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包括了存储、保管等,服务范围略有不同。例如EMS能够为高科技、汽车、快消品、鞋服、医药等多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而圆通云仓则主要集中在鞋服、食品、美妆、3C数码、小家电等行业;中通分为供应链、制造业等业务领域;顺丰供应链主要在高科技、医疗、零售、消费品、汽车、化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
仓储类型和面积、仓储网络布局也是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以EMS为例,具备了约400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已建成分布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的七大区域仓配中心、122个重点城市仓配中心和近千个县级枢纽仓配中心,以此为客户提供VMI仓储、成品总分仓、智能仓、温控仓、保税仓、TAPA仓、GSP仓、云仓、前置仓等定制化服务;韵达则在中国各省、建立了340个仓库,共计532,497平方米。顺丰供应链在中国拥有3,000余位员工,在80多个城市拥有仓储物流设施及运营操作,拥有和管理的仓库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
自动化、智能化投资火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快递企业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同步开启了仓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并迸发了不小的需求。其中,一方面以供应链、物流系统为主,包括了WMS、WCS、OMS、BI、BMS、TMS等各个不同需求。例如申通云仓为了提升仓储物流效率、仓储设备系统的调配能力以及仓配中心的运营能力,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以及信息化系统,确保与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步,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2019年双十一,申通云仓华东仓活动期间发出包裹共600多万件,单日出库包裹120多万件,出库效率再创新高,其核心原因之一在于升级了WMS系统,并通过之前的压力测试、系统效能测试、负载均衡重新部署,由此在活动期间从整体上保障了申通云仓的平稳运营。
在自动化、智能化仓储方面,除了传统的AS/RS、多层穿梭车、自动化分拣设备等,AMR正在成为仓配一体业务中的全新解决手段。以顺丰供应链为例,面对全球数字技术的高速演进、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变革,以及中国市场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对产品柔性、响应速度要求更高,顺丰供应链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案例设定不同的细分策略,由此选择了极智嘉作为合作伙伴,在上海、东莞的智能仓成功落地AMR应用,以及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达成战略合作、部署逾千台AMR。此外,顺丰供应链亦启用了智能机器人来解决传统高位货架的盘点问题,这为中国快递行业在仓配一体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方面,带来了更多可能。
把握未来机遇
显然,对于中国快递行业而言,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商业自身业态的发展与变化,环境似乎对中国快递企业变得更为友好起来。拼多多、抖音电商等不具备仓储服务能力的新互联网商业的兴起,为电商仓储物流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自然也是快递行业重新押注仓配一体的最佳时机。另外,随着“柔性供应链”概念被广泛接受,企业在柔性化改造时提出了不少针对供应链运营的需求。由此,“供应链业务”也成为快递行业切入仓配一体的重要突破口。
在面对机遇时,同样要意识到挑战所在。最大的挑战仍然来自于客户,即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个性化需求,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而且,客户对于更高效率和更佳品质的要求从来不会降低。尤其是在“直接零售”的浪潮之下,品牌(货主方)、物流服务商将会更紧密地被绑定在一起,形成共荣共生的生态。
对此,不少企业也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例如顺丰供应链表示将持续加速站点数字化转型,升级运营管理,打造一站式核心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服务。当然,对于中国快递行业而言,“配”永远是主动力,但若“仓”运用得当,很可能将助其在百舸争流中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