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中国对外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改变,这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在海外布局与发展?
中国制造已经全球化
2024年8月11日,巴黎奥运会正式落幕,这场体育盛会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也再度让“中国制造”名扬四海。相关报道显示,2024年巴黎奥运的吉祥物“弗里吉”产品,其中80%由中国制造。
这也让人想起了此前关于美国大选的轶事——当时希拉里与特朗普的竞争还处于白热化,远在中国的网民却已经言之凿凿地给出了“特朗普将赢得大选”的定论,结果与其预测的如出一辙。当问起原因,网民直言仅以在义乌每天发往美国的支持特朗普的小旗子产品订单源源不断,而希拉里鲜有订单为理由,就能判断出两人的竞选结果。于是,义乌和美国大选两个毫无联系的词汇,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形成了链接,而这种链接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的趋势。
自改革开放之后,以纺织品、家电等核心的中国商品开始带领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而随着产业的变迁,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产品成为出口“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也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奋斗史。
新能源汽车走向全世界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背靠中国国内大市场的基础之下,中国汽车企业也将“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向全世界推广。其中,除了像上汽、长城、吉利、奇瑞等“老牌”出口企业,比亚迪、蔚来、领跑、哪吒等“新人”在国际市场也纷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为了应对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尤其是为了提高交付能力,中国企业采取了多步走的战略。第一,在中国国内提升产能建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订单需求;第二,与国际企业合作,在合适的国家与地区设立工厂;第三,直接采购自有滚装船,补足国际物流能力,从而让交付更加顺畅。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177.3万辆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加67.1%。
机遇的背后也是挑战
不过机遇与挑战总会一起出现。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其中,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并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此外,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于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海外建厂或成主流,物流装备行业迎机遇
靴子落地,这次加征关税无疑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会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扩张海外产能的步伐。例如针对欧盟新增关税问题,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控股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也早已经进行全球化布局,下一步将针对欧洲区域,吉利控股将会进行多样的市场、产能布局安排,如利用沃尔沃、LEVC、路特斯的工厂或与其他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灵活完成产能规划和部署。
此外,吉利与宝腾的合作成为吉利出海的模板,吉利也将会通过产品、技术、供应链、人才等进行输出,继续激活墨西哥、中亚五国等潜力市场,快速拓展越南、澳新、印尼等新兴市场,通过多重方式推进国际业务发展。本刊也曾于2023年9月参访了宝腾汽车马来西亚霹雳州汽车制造厂。
当然海外建厂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形成真正的规模化产能,因此汽车出海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出海。例如汽车玻璃行业,作为行业龙头,2011~2016年福耀玻璃直接在海外加速产能布局,并从2016年开始进入收获期。据悉,福耀玻璃已经在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建立工厂项目,目标客户覆盖了大众以及欧洲其他汽车厂和美国汽车企业。2022年,福耀玻璃再度斥巨资6.5亿美元在美国加码产能。而从营收来看,2023年福耀玻璃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到44.6%,净利润占比达到40.5%。
这些海外产能的投资,不仅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大份额的表现,也为相关配套产业的出海提供了机遇。例如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在经历了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工厂产能建设的周期之后,已经形成了具备为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提供优质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跟随这些客户企业出海的步伐进行“出海”。同时,在此过程中物流装备企业也可以相继选择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宣传,包括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进而打开在“项目制出海”以外的新道路。
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更要把握出海
相比于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压力,中国光伏产业早就已经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残酷,并且在严峻的环境中完成了逆袭。早在2011年10月,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2012年12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命令,即日起,开始向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同年7月,以SolarWorld为首新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这些国际贸易的摩擦着实让中国光伏产业在出海之路上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不过在经历了市场周期、技术变迁、市场区域的调整之后,中国光伏行业成为出口“新三样”的代表之一。尽管进入2024年,中国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周期性底部,光伏产业制造端、应用端规模继续扩大持续“火热”,和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等方面的市场情况跌入“冰”点的两极分化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光伏出海的市场表现。
在此市场趋势下,据相关统计,除了跨界光伏的麦迪科技、华东重机等公司也全面退出光伏业务,行业内的海源复材、聆达股份、向日葵、奥维通信、山煤国际,也都纷纷公告停止扩产。不过龙头企业目前暂未确认减产和裁员的讯息,甚至还有“抄底”的企业,例如2023年8月13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持续加码海外产能,带动智能物流需求
相关评论指出,通威收购润阳除了看重后者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更多在于润阳的海外产能。此前润阳股份的招股书中显示,“公司与泰国本地电池片生产商开展产线合作,后建成泰国自有生产基地, 自2019年以来陆续扩大海外电池片产能规模至超过5GW,在泰国产出的电池片面向海外市场销售,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外销收入占比达到13.18%,进一步加强了公司海外产能优势,提升盈利水平。”
这对于尚未在境外设立过光伏产品制造工厂的通威而言十分契合,在各光伏巨头企业纷纷加速出海中东、欧洲、美国的背景下,通威也必须跟上出海的脚步。尤其是在中东市场,正在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布局海外的热点,2024年TCL中环、晶科能源等多家光伏巨头相继宣布了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
与汽车产业一样,光伏产业的产能建设同样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而且对于配套服务的要求也十分严苛,这对于物流装备产业行业也是展现自身优势的切入点。尤其是随着产能的巨量化,光伏产品也需要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来匹配产能,并对产品给予更妥善的保管,以及对收发货需求的满足等。而随着海外产能的落地与扩大,也将带动中国物流装备乘光伏行业的东风拓展出海之路。
跨境电商热度不减
不过论及出海,2024年跨境电商同样是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在SHEIN、TUEM、TikTok等平台的带动下,中国产品实现了进一步“卖全球”。不过也不要忽视传统电商平台在出海方面的努力。在东南亚,被视为阿里出海和全球化的关键一环,Lazada在2024年7月录得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转正,实现盈利。而在2024年2月,京东旗下跨境电商出口平台“京东全球售”宣布,在此前开通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五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24个欧洲国家。也是在该月末,媒体又证实了京东开始谋划踏足欧洲市场,欲收购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集团之一——Currys。
跨境物流追求“降本增效”
跨境出口电商的火热背后也是跨境物流的功劳。其中谷仓海外仓、万邑通、速卖通等跨境物流平台的发展在业内外有目共睹。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地市场的订单,以及对仓储管理、作业效率的需求,这些跨境物流企业也开始在海外仓导入智能物流系统。相比于上文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跨境电商在海外仓方面的建设周期较短,且更偏向流通领域,对于物流装备企业的快速交付能力要求比较高。
传统电商物流也在持续发力,2024年1月底,京东物流宣称与英国最大包裹投递商之一Evri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整合双方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服务优势,联合打造覆盖中英的双向物流服务,为中国出海品牌及涌入中国的海外客户提供商流、物流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早在一年前,京东就在荷兰注册的电商平台ochama上线,通过类自营模式,将中国国内供应链商品销往欧洲。目前ochama已在欧洲建立了500多个提货点,并在荷兰运营了2万平方米的仓库,其中应用了AGV等智能物流装备来提高产品分拣效率。据悉,所有订单都将在ochama荷兰的自动化仓库进行包装,接着运送到最终目的地。此外,ochama还拥有采用仓店一体化模式的线下实体店,通过机械臂、AGV、料箱输送系统等智能物流装备,以机器人在店内完成了对所有线上购物订单商品的储存、分拣和输送等工作。
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已经诞生了不少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企业,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而在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对海外地区在需求、法规、人文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适应,可以预见出海的收获期正在来临。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