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快报 >

2018科箭用户大会
时间:2019-01-10 11:14       来源:文 | 本刊编辑部
2018年10月24日,科箭于上海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召开第九届“2018科箭用户大会”,中国《现代物流》杂志作为特邀媒体之一参与了大会过程。

在本届大会中,科箭总经理刘斌、用友幸福投资合伙人冦总、用友网络副总裁兼云市场事业部总经理傅毅、毕马威主管数字化服务的合伙人毛健、阿里云架构师总经理傅杰等嘉宾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并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担任圆桌会议主持人,由麦德龙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总经理刘焯球、宜家东亚区运输业务发展负责人金臣佳、上实交通电器IT总监曹俊、诺尔国际物流副总经理刘翠兰作为上台嘉宾进行分享。以下是大会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科箭的客户、合作伙伴们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会我们科箭的用户大会,这是我们科箭第九次用户大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箭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科箭转云有一段时间,在座有很多是我们云产品的用户,今天我们在会议上也与时俱进,我们引入了两个云应用,可能大家在签到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个是我们影像直播云摄影的分享,还有一个是视频直播,可以分享给今天没有来的同志分享一下。云摄影,我们摄影师拍的照半小时以后就可以扫码进去看到自己的影像,大家关注科箭软件这个公众号以后可以通过用户大会下面的菜单进入这两个直播链接,照片和摄像。

 

 接下来进入正题,有请科箭总经理刘斌上台为我们介绍一下“转型数字化、重构供应链”的主题演讲,有请。

  

科箭总经理 刘斌
 

刘斌: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新老朋友,一年一度的用户大会今天开始了。很多人真的是百忙之中,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再次感谢大家。每年的用户大会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科箭过去一年在做什么,未来一年准备给客户带来哪些新的价值。另外我希望我们用户大会能办成一个所有从业者交流的大会,平时大家都很忙,有时间静下心来半天时间做一些交流是很难得的,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机会,再次感谢大家。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也是我们的战略思考,“转型数字化,重构供应链”。我们知道国家80年代初就开始做信息化,我本人是做ERP系统的,我们经过了大概30年时间,原来做信息化很多时候我们要解决的是怎么样提高运营效率,我们会发现数字化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今天谈数字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更多地是要对我们整个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包括人能力的重新定义。进行数字化重构实际上是我们商业模式要围绕着业务增长定义,和过去的信息化有所不同。怎么做到业务增长呢?很多客户都在做,我们要以提高我们的产品和客户体验为中心,现在我们的产品和客户体验被我们提及最多,利用新的技术,整合内外部资源,做到让整个供应链流程自动化。我们会发现现在云技术、物联网包括大数据离我们越来越近,而且我们使用的便捷性、灵活性也越来越高,它支撑着我们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我们原来做信息化更多地是围绕着怎么降低成本,今天谈数字化工作展开要围绕着怎么做业务增长。

 

 

再看一下什么样的供应链叫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首先是一个网状连接,供应链上下游各个节点是互联互通的,这种连接更重要的是人、数字化资产,这张图还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做私有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工程,数字化供应链也是我们做数字化企业包括零售业转型很重要的环节。数字化供应链应该是动态、即时的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数据是通过技术在各个节点流转,这样驱动了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我们在供应链上每一个参与者是整个网络的赋能者,这是我们对数字化供应链的理解。
 

数字化供应链未来给我们带来哪些变革,我们更加接地气的是和我们现在做的整个供应链工作相关的,原来做供应链计划更多地依赖于数据,这样会导致我们的计划和执行是很难匹配的。未来数字化供应链企业应该是通过人工智能,以客户为中心,这样就可以做到动态地平衡我们的需求和供给。第二,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化我们供应供应链仓储的布局和配送网络,主要是平衡我们服务的效率和成本。第三,怎么做一个全渠道订单的平台,这样我们可以为零售业、制造业怎么快速接入线上线下订单。最后一点,我们的连接,怎么样建立连接,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能够把我们的手下有全部做到协同,这样可以做到端到端的可视化。整个变革当中我们认为离不开三大要素,人、技术、流程。技术是主要的因素,我们希望通过新的技术能够提升我们供应链参与者的能力。第二,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能够驱动重构我们的业务流程。第三,我们在整个重构业务流程过程当中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创新。

 

我们是作为一家帮助企业和客户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我们15年开始就是应用云计算在内众多新的技术重新设计了我们的产品,我们为了提高客户的体验,我们重新设计了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去年用户大会我们做了一个发布,整个端到端供应链一体化的云平台,包括整个OMS云和TMS云,我们希望通过云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建立一个透明的数字化供应链,我们很重要的一点转型就是我们希望把自己从一个软件公司变成一个提供云服务的公司。在我们转型的过程当中刚才一直在强调,新技术的应用,驱动着我们整个业务流程的变革。首先在我们整个云平台上用了云的技术,我们是把我们的软件整个供应链产品重新设计,并且把它推到了云端,我们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端到端供应链执行的云平台,实现了模块化、套件化和软件的服务化,软件服务化现在提得比较多,我们客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更快速的回报,我们重构了整个敏捷开发的流程和快速实施的体系,现在的软件我们可以做到两个迭代,很多云客户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客户都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软件,传统软件我们要做一年才有一个版本的更新,现在我们要求两周一个版本的更新。另外我们在实施环节一直在推进怎么样做到最快的客户两周可以上线,这都是我们想推动整个云服务模式的落地。第二,整个架构过程当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移动技术,我们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为不同的用户设计了不同的App,一个是解决连接问题,一个是解决供应链的参与问题,通过手机可以参与到供应链的过程当中。社交,很多客户在用我们的微信应用,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业务嵌入到微信当中。我们背后设计的理念是基于场景化设计,用微信的技术进行场景化设计。另外大数据分析,大家刚才看到了一个视频,去年我们做过介绍,用户大会帮助哈药集团,它上了我们TMS云,积累了一年的供应链数据,我们想怎么样把这些数据用活,通过数据驱动它的决策,我们和他们一起做了很多的大数据分析。最后一个就是IOT物联网,这些都是我们整个供应链云平台上落地的。我们想怎么样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能够帮我们在整个供应链过程当中把这些不管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数据都能够连接到我们的云平台上,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连接车辆,我们了解车辆的情况。我们连接温控设备,我们把很多制药企业连接很多的温控。另外我们做汽车行业,比如物流,需要把门禁系统连接供应链云平台,我们连接工厂的门禁系统。我们还连接仓库的自动化设备,这个都是基于我们供应链过程当中的物联网连接。这些就是我们对于云技术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帮客户创造一些新的价值,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你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这样才能实现你的业务增长。这是我们过去做的基础应用。

 

未来3—5年我们也一直在研究和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机器人和自动化,未来会给我们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化、安全、高效的执行体系。无人驾驶和无人机,它会使我们整个物流更加准确。人工智能AI,这个目前我们一直在做,我们会发现在整个供应链执行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算法,比如说TMS云和阿里云在合作,怎么样把城市配送的路径优化,做得更加好。同样我们会做一些算法,怎么样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装箱要更加合理合准确。另外很多的第三方物流,怎么让结费的引擎更加强大,除了提供几十种结算模式,是不是未来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可配置的引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工智能和AI算法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仓库执行端,整个上架算法都是需要不断优化的。最后说一下区块链技术,这也是我们客户的需求。我们帮中储做的时候,它是大宗商品,和我们平时流通的快消品不太一样,这种大宗商品天然就有金融属性,他们一直在想怎么样能够整个供应链数据不可篡改,是不是能够把供应链上的数据以块状的方式在链条上永久存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期货的铜和铝,从供应商到制造商,从制造商到经销商到物流公司到最终客户,然后再到金融机构,这是来自于我们客户很强烈的要求,他们也是在探索。这块未来我们也会做一些尝试。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客户进行商业模式和流程的再造,我们整个供应链云平台的设计,我们所基于的理念,我们希望一个客户从它的供应商经过各种渠道,不管是码头航运、仓储运输,零售业可能是到门店,制造业关注入场,怎么样连接供应商。零售业关心怎么样到门店。我们解决一个连接的问题,我们能够把整个供应链上下游通过一个云平台能够快速连接。第二,全流程的可视化。在整个全流程当中你的企业有这样的云平台,我们整个效果都会得到大量提高。我们希望通过供应链云平台能够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驱动新的价值。我们还做了一些总结,我们整个供应链的云平台是集成了整个订单管理、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对客户来说接入了云端以后可以没有延迟地响应整个客户需求的变化,同时可以很快速地处理供应链过程当中的意外事件。第二,连接与协同。我们整个平台可以让很多供应链参与者接入云平台,也可以通过使用App和微信深度协同。一个是提高了效率,第二把整个供应链数据做了集成化和标准化,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实时洞察提供了依据。第三,智能和优化。这是我们一直想怎么结合人的经验、机器、数据做很多的分析和预测,这样驱动我们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第四,端到端的可视化,恰恰验证了我们要使用很多新的技术,我们要连接人和设备,这样可以做到供应链网络端到端可视化。为什么我们要用物联网连接设备,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移动App和微信,我们是想通过这个手段来连接人,做到端到端的可视化。最后,可以有一个全局的供应链决策的支撑。因为它打通了很多信息壁垒,基于透明的可视化的供应链网络,我们和阿里云合作,我们内参了数据分析的工具,可以及时发现供应链的问题做一些供应链优化。

 

我们整个产品的战略得到了世界著名的分析机构的认可,今年7月份我们获得了Gartner亚洲最受瞩目的供应商之一。Gartner在我们软件行业是最权威的分析机构。Gartner认为多租户的云场景将成为趋势,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节当中很多的领先企业在考虑怎么样能做到协同整个供应链的执行,让他们做到融合,所以提出了一个供应链执行聚合的概念。实际上一体化的供应链执行的概念和多租户人的发展,这个实际上和我们整个一体化和云平台设计的场景理念是非常吻合的。这份埃森哲的报告也可以看到,怎么降低服务成本是很重要,63%的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可能更多地利用新的技术能够驱动我的业务增长,这就是刚才我在第一页讲的,很多人希望通过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其实它在很多方面包括客户的满意度提升、服务成本降低、市场占有率增长上都是有显著提高的。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过去一年当中我们的供应链云平台赢得了很多重量级的客户,比如家乐福,家乐福计划在未来3年要使用我们的供应链WMS云替换它原有的仓库系统。还有延锋安道拓,全球最大的做座椅生产的,我们帮他们做入场物流,未来在上海有30家工厂入场物流全程的可视化。还有罗氏、鱼跃医疗等等,他们首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然后选择了我们供应链云平台。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面请王勇总和大家做分享。

    

王勇
 

 

王勇:再次感谢大家来到我们用户大会的现场,今天对于IT从业者来说是比较特殊的日子,1024,这是一个标准的整数值。我带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年的发展状况,并且和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这张图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我们在整个供应链云套件里面基于整个产品设计的架构是一个可以自由组合的搭配,总体的框架前端后端有标准的API连接不同的系统,包括和自动设备的集成,刚才一直在说我们怎么去变革供应链,我们要把所有的参与方取得有效的协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有相应的App或者和微信、丁丁集成的扩展功能提供给大家。基于我们在供应链行业积累了这些数据,我们可能会提供整个管理分析工具上的标准的有建设性的报表和决策用的仪表盘。

 

 简单和大家汇报一下今年我们的整个运营状况,我们基本上每两周保持一次迭代更新,总共更新了1700多个功能点,很多人有疑问,你的产品已经发布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更新这些功能点。这点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一些客户和行业,当然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也会研究包括学习一些现在整个供应链行业发展的趋势,把一些更好的功能纳入到我们的产品里面。我们现在自身研发上做的一些变革,我们把我们每两周的升级时间从两个半小时缩短到30分钟之内,而且我们可以做到不停机、不断用户服务交付新的版本更新,现在每天大概会有超过20万条数据会在所有的云平台上用户之间流转。我们有三个模块可以做自由组合,简单介绍一下O的基本功能框架,我们会通过订单管理中心的订单接入和订单中心管理,管理销售订单、采购订单,还有售后订单或者其他的一些订单,当然会从不同的渠道,可能门店ERP或者B2B的系统,接了这些订单以后会帮大家管理整个订单的执行状况,和T、W会有很多交互。O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整体的库存可视化视图,帮大家了解我们的全球库存状况,和之前仅仅在ERP里面看到的没有这种门店的视图不太一样。当然会有一些附加功能,比如可以基于这样的数据做一些销售的预测,会引入一些不同的计算模型。后面我们会把以往大家在O、W、T里面用到的结费整体地上升一下,上升到企业管理。

 

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订单中心和全局库存的视图。我们知道O用来统筹全局的订单,帮我们管理整个做供应链执行的操作驱动,我们在O上提供了AMS预约管理的系统,可以做出厂物流、入厂物流,帮助我们做整个供应链执行的操作,做好平滑任务的协同和安排。我们在O上面帮助大家了解所有的订单状态,可能会有一些拆单,我们可以在统一界面里面进行管理。这是刚刚提到的我们把结算的功能不管是W还是T从所有真实的业务操作里面记录每一笔动作,不管是物流公司还是甲方,有效地管理好整个仓储和运输所有发生的业务,管理好我们相应的应收应付的凭证。

 

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WMS云产品发布的新的功能。第一,基本上实现了流程的可配置地大家知道在每一个仓库里面我们会有一些很标准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配置让大家实现灵活性。当然这里面会涉及到后面要用到的,不管是上架或者流程的规则设立,基于这样的规则我们现在已经提炼出一些不同行业可能会用到的最佳的业务实践。同时在系统的应用性、便利性上我们也做了很多改进。移动管理的需求,我们发布会会有一个管理的App提供给大家,帮助大家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我们仓库的运营状况是什么样。举例说一下流程配置的概念,黄色、橙色是我们在一些操作里面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通过一些系统内已经定义好的可选流程,通过相应的参数去决定我在我的业务内需不需要,当然我们会允许用户增加一些自己特定的流程节点。对于很多物流仓库的行业来说,我们把原来我们已经有的越库功能做了更丰富的强化,这也是从客户的需求驱动,我们总结吸收。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管理App的截屏分享,大家可以自己体验一下。

 

TMS云产品来说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块,集成方面我们现在把航班的信息集成到系统里面,包括刚才提到的IOT物联网,在大家的供应链物流运输当中比较关注的,我们把冷链、温控设备全过程的温度数据集成到整个系统平台上,从集成的优化引擎上来说我们和阿里云一直在合作,怎么帮用户做优化引擎。从计划执行和决算方面,把我们原来TMS产品的很多功能进行了进一步地细化,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选项,大家有兴趣可以到我们的版本更新说明里面去找到。我们已经在执行层面设计了一个满意度调查的功能,帮大家及时从客户那里得到反馈,也是我们来评估承运商执行效率的另外一个作证。绩效模块,除了自定义KPI模型,我们还把异常处理和货叉异常管理纳入到整个绩效考核的范畴。我们会做很多的不管是基于DI工具数据分析的模型,还有大家可能会用到的决策大屏数据,同时我们会把更多的功能扩展到App端帮大家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到你的业务状况。最后我们也会把它吸收到我们的系统内,通过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标准功能。

 

大家知道我们的云产品登录入口是一个,现在允许一些用户可以做一些页面喜好的定制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从安全性上来考虑,我们有一个选项,是不是允许一个用户只有一次登录,从一个设备上登录以后就会禁止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登录。还有一旦用户密码是不是会被别人知道了以后,我们有一个选项叫MFA多因素验证的功能,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上获取你的验证码,随时动态变化。对于数据的隐私来说,我们做了很多内容的保护功能。我们每天发快递会看到快递单上的号码,哪些数据可以被访问和看到或者被完整看到,这是在我们之前基于数据隔离的数据全链控制上做的增强。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们目前为止是国内可信云认证唯一通过这个认证的供应链云服务厂商,这个认证的通过有很高的要求,能不能做到99.9%的服务可用性,能不能做到它要求的数据安全存储的要求,还会有一些其他更多的具体要求,比如说用户访问在用户体验的速度上怎么样。获得这个认证我们是非常自豪的。

 

前面是我们已经做完的事情,给大家看一下我们接下来产品发展的规划。产品总有一个基础和框架,我们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也会在框架的完善上做一些工作,我们会本着我们要做一个国际化一流的更安全、更灵活、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出发点,从产品的功能上做一些调整。首先我们要做好我们的国际化,同时从运维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基于容器Docker的发布,支持应用的自动扩容。我们也在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信息安全的要求很高,比如欧洲处了一个GDPR,有几个外企客户有很多关于数据审计方面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PAAS能力让我们的客户做更多的满足自己个性化的定制,赋能给我们所有的顾问和用户IT相关人员,我们要做更好的集成,我们要做允许大家通过拖拖拉拉的界面或者简单配置的界面就可以完全做一个集成API的控制,包括信息的搜集和信息的反馈。从PAAS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允许用户做更多的自定义的个性化内容,包括报表、定义的业务逻辑,每一个公司有每一个公司独特的成功业务的体验。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我们也会把当前所有的配置下沉到用户的级别,提供更好的灵活性。这是我们基于框架的工作计划。

 

从整个产品功能的角度上来说,产品结构OWT看一下,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发布我们整个新的预约系统,现在有些客户已经尝鲜了,明年第一季度从O这边我们会把更完善的订单路由管理,自动选址和分派功能做一个发布。W来说我们会做好FID的集成,3D显示库存,明年我们会做整个优化的工作,不管是波次还是装箱还是路径优化,整个产品我们一直在迭代更新过程当中,预期明年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仓库方面我们会在第三季度引入无人机的盘点技术。T来说除了刚才提到的路径优化,我们会做好包括车辆、人力资源匹配的计划,包括车队管理更详细的功能。通用的角度上来说,明年二季度末会提供一个更好的审核工作流的管理功能。最后提一下AI人工智能方面将会引入的一些技术,比如我们会引入销售预测,会有一些数据算法引入,包括怎么规划我们的供应链,还有引入图像识别到各个流程当中,会从虚拟现实和机器学习的角度也会在三季度找到更好的和我们整个产品结合的点。

 

我们很多需求是从客户身上来,我们要回馈给客户,我们也希望在将来我们的这些客户们大家能够成为我们的伙伴,我们也愿意去做一个需求沟通的中间节点,帮大家把一些更好的业务实践容纳到我们的产品当中,分享给更多的客户。通过大家的帮助,在我们能够改进产品帮助客户成为一流的公司,同时也让我们成为一流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公司。谢谢。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客户对科箭的信任,我们科箭也是获得了一些资本的亲睐,今天想借此机会和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科箭获得的首轮融资。这次融资方是用友幸福投资和银杏谷资本,用友幸福投资合伙人冦总,有请他上台为我们介绍一下和科箭的缘份是怎么来的。

   

用友幸福投资合伙人 冦总
 

冦总: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们知道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广阔的前景,用友幸福投资近年来一直关注企业服务以及SaaS领域的发展,我们投资了30多家云计算、大数据的初创公司,除了一些通用型的SaaS软件应用,我们更关注行业的更用,我们深入了解了科箭供应链云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从架构灵活性、功能全面扩展性方面科箭无疑是行业内非常领先的公司。科箭公司从2015年推出运输管理云后,陆续将供应链产品推向云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也非常看好供应链云的发展,同时基于用友多年来ERP领域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多客户进行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实现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全面深度互联。在选择投资企业的同时,我们除了看产业发展、公司经营,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团队,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和经验非常重要,科箭2003年成立至今有十多年的供应链云产品服务经验,最后祝愿大家用科箭软件有幸福收获,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刘总上台,两位留个影。资本的支持以及与用友的牵头为科箭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谢谢两位。作为用友旗下的投资机构,他们对科箭的信任也意味着科箭的云战略与用友集团的发展不谋而合,接下来我们请到了用友的嘉宾,用友网络副总裁兼云市场事业部总经理傅毅先生,有请他为我  介绍一下数字化商业下的企业服务以及用友云的生态战略,有请傅总。

 

 

用友网络副总裁兼云市场事业部总经理 傅毅
 

傅毅:各位嘉宾,非常高兴能参加本次盛会,非常祝贺用友幸福投资和科箭在资本层面达成合作,预示着我们在业务层面也会有非常好的合作前景,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用友云的发展情况以及用友云平台和云的战略有哪些内涵,也希望和在座很多客户和伙伴一起深入合作。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搞云的核心是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刚才总经理也做了介绍,科箭和用友的表一样的,要服务于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在整个数字化转型下,我们提到了数字化商业的概念,左右的企业要基于社会级的互联互通共享,因此我们的信息系统、云平台要支撑社会级企业的各种服务与应用,这样一种模型下我们认为今天所有企业的信息系统首先要做到以交易为核心来驱动整个企业的IT业务和金融。SCM供应链就是非常核心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来驱动企业交易的这样一种领域和云服务系统。第二,今天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多态融合的服务,不仅希望你提供工具也希望你提供内容和业务帮助,甚至提供金融手段、知识等等。还有企业上云,很重要的是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商业生态,互联互通,企业的上下游之间全部打通,企业和企业之间同样一个生态和另外一个生态之间互相打通。今天用友云在高速发展、高速成长,大家可以看600588用友公司的季报、年报,我们已经发布了今年三季度的季报预测,取得了高速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从去年4月19日到今天,用友云已经快接近2年的发展时间了,截止目前我们注册企业427万家,引入1300家合作伙伴,2300多个入驻应用及服务,非常希望通过这次的资本合作,科箭公司的SCM产品也能够和用友的很多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方案提供给广大的企业。

 

用友云战略里面很重要的是用友的平台战略和生态战略,用友过去是做软件和各种云服务的公司,我们主要是销售自己的产品,以自己的产品来服务于广大的企业。但是今天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任何一家公司的自有产品都不能满足和服务企业的所有需求,只能是通过平台和生态的模式来帮助很多的企业形成一体化应用的需求。在整个用友云的战略里面,生态战略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我们在生态层面,无论是从底层平台到统一的云市场这样一种运营模式,到领域和行业级的融合,构成了全方位支持平台生态的立体的体系,帮助我们的很多伙伴能够和用友深度合作。而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又能将合作的价值和成果快速带给我们很多企业,让企业享受到专业性的一体化的服务。在整个用友云平台当中我们非常强调智能服务这样一种核心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我们也广泛地和很多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层面非常优秀的公司和平台进行了深度合作,比如百度、阿里等等,共同将这样一些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由此沉淀出大数据,并基于数据为企业服务,让数据变成企业最核心的资产。

 

用友在整个云战略当中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支持,用友很开放,也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用友是目前整个国内2B领域拥有最广泛用户、最多产品线的公司,我们有很多的企业都使用了用友的ERP和其他云服务,正是有这样一个基础,用友就能够很好地做好生态,因为用友有自身产品作为驱动,带动很多伙伴的产品一起形成整体方案。在整个用友的开放战略当中特别是用友的端,我们也进一步做了开放,我们将我们的ERP产品和很多云服务产品、移动端都进一步地开放,很容易地将我们伙伴的产品直接贴到企业那里,企业通过最重要的应用入口使用各种各样的应用。我们用友在云层面进一步发挥我们云的生态地图,这样一个地图描绘出了很多企业最关键需求的集大成,大家如果要了解什么叫企业互联网、2B云服务,通过这张图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企业来说从底层的平台包括PaaS平台,包括数据服务以及很重要的SaaS领域、软件服务领域、云SaaS领域和软件和云的融合领域,以及基于很多企业所需要的业务级的服务,今天为什么说三位一体?今天企业的需求一定是IT服务和业务服务、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仅仅提供工具不能帮助企业落地它的业务,提供人力工具,他一定会在招聘、社保、薪酬层面的业务上有需求,提供营销的工具,一定会在营销的结果上有需求。提供供应链的工具和产品,一定会在供应链本身的业务层面有需求。当我们将工具和业务进一步整合,再加上金融的力量,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云端的服务。同时用友的云服务生态与地图又进一步规划了IOT和智能设备层面的各种领域,这样一张图已经将企业对云端或者整个2B所有的需求进行了描绘。当然这个图是产业的总图,用友公司自身的服务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不会超过10%,就90%领域是开放出来的,可以和很多伙伴进行合作,对我们客户来说通过用友公司的这样一种平台和生态的模式牵头可以帮助你们选择更优秀的伙伴一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生态的融合模式里面我们也提供了非常完整的框架,在座很多客户可以登录用友的云市场,可以找到很多优秀伙伴的产品已经入驻了用友的体系。第二步,进一步推动融合,将伙伴的产品和用友的很多应用进一步集成。比如说用户体系统一登录等等。再进一步是将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打通,将一些产品的应用场景进行融合,使得企业的使用更加一体化、整体性,对企业来说会极大地降低你的整合成本,因为这是是厂商级的融合,而不是二次开发。用友将自身的好的技术平台、各种开发能力开放出来,让我们很多优秀的伙伴能够开发出更加优秀的产品,让我们很多企业内部的开发也能够取得高效、高质量的成果,最高层次就是用友公司能够和很多伙伴一起更加深入地联合创新,创新出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我们也期待科箭公司可以按照用友的融合深度一步一步地融合进来,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一些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和场景。

 

在整个工作入口层面,用友公司已经实现了各种入口的打造,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这样一些入口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各种应用,将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地推广给用友的几百万用户。第一个入口,全新的PC入口。完全是个性化的,覆盖了ERP和云服务的领域,都是这样的一种标准UI体验很好地被用户用起来。我们的移动入口,用友打造了中国最专业、最强大的移动社交应用的入口,可以容纳很多的移动应用的接入,包括融合使用。用友公司还打造了智能终端的入口,比如这样一个总裁桌面,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使用很多的应用,能够查询企业的很多关键数据,能够实时响应商业决策。我们还打造了智能机器人的入口,比如一个导购机器人,这个设备本身我们也是和中国优秀的设备厂商进行合作,里面各种应用是接入了用友的云服务,这样一些机器人可以产生很好的互动效果,可以降低成本、提升体验。这样一些入口我们也进行了开放,用友今天将我们的软件入口、云服务PC入口、移动应用入口、工作桌面入口都进行了开放,这种开放无论是对伙伴、企业都是价值巨大的。用友云平台进一步进行了广泛的连接,我们连接了很多的社会化的各种数据,从政府、协会和各种各样第三方的消费平台的数据,从薪酬福利社保、企业采购和消费等等进行了广泛连接,因此今天我们所谓的云服务一定是社会化商业的云服务,通过这样一种广泛的连接使得数据全部打通,有了这样一种数据的打通就能够驱动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高效,更加响应时代的变革,更加响应社会的变革。

 

看一下用友的生态是怎么玩的,我们愿意采用这样一种平台和生态整合的模式提供服务。用友的云战略有两个目标,第一,要成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商业应用基础设施,以后凡是要进行2B互联网,都可以在用友的云平台上选择各种服务支撑你。可以在用友的云平台采用用友和科箭融合的产品支撑你的业务,同时对我们广大伙伴来说你也可以通过用友云平台共享我们用友的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应用资源、入口资源,帮助你进行你的产品发展和经营,这两个目标是用友云的核心战略。今天用友已经拥有了近3000家各种各样的伙伴,所有的伙伴都会聚合在我们的云市场,大家登录用友的云市场,很容易地知道有哪些伙伴已经和用友进行了合作,有哪些产品和服务已经在云市场可以销售了,你可以在上面直接购买,可以享受我们统一的服务。同时通过这样一种整合,我们面对客户的时候就有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交互流程、成功模式,会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容易地获得各种服务的支持,面对厂商的时候就很清楚哪些厂商的产品是用友认证过的,哪些厂商的产品和用友深度融合的,用友已经将很优秀的产品选择出来了,对于你来说就省了很多事,也能够享受到这样一些服务的质量。今天最重要的云端的服务就是一体化,和当年ERP的发展历史是完全一样的,部门级应用最终走向了ERP整体,企业的内部走向了外部,工业化上下游以及社会化商业,今天所有的云端服务也是要进行这样一种模式。你所有的应用至少要数据打通,甚至更深入的场景打通,今天用友在云平台的合作当中就提出了融合的战略,厂商级的角度帮助伙伴和用友打通数据、流程、业务,形成最终的一体化。到现在为止除了基本的入驻,今天用友的云市场已经有1300多家伙伴入驻了,2300多个产品上线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推出了深度融合战略,我们已经在国内选择出来了30多家伙伴成功发布了27款融合性的产品,而且这些融合性的产品融合的深度都是越做越深的,这27款产品也在用友体系内部进行了上市,用友公司也能够直接向客户销售和推荐这27款产品,和用友自己的产品是完全一样的。有了这27款产品,用友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又进一步扩大了。比如说我们在物流领域和传化集团进行合作,我们也和京东物流进行了深入合作,不久之后我们也会和科箭一起联合发布用友云+科箭的融合性的产品。27款融合产品里面,每一款产品都做到了深度融合。比如云客服,和国内优秀的公司进行了合作,他们和营销云、采购云这样一系列产品进行了整合,在线客服、智能客服,可以形成一体化的服务。电子签名这样一种服务已经和用友的营销云进行了深度融合,一旦你们要选,最好选择融合性的产品,否则彼此不同厂商的产品打不通,用起来很麻烦,而且还需要二次开发投入打通,非常不好的体验。通过厂商级合作可以带来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举例,包括我们和很多智能设备,今天软硬一体化也是用友云很重要的合作方向,将硬件和软件、数据和应用全部打通,这样一种融合。我们和科箭公司也在业务层面做了几次沟通,初步有了这样一种规划,科箭的SCM供应链云能够与用友的很多产品进行互补,和我们的ERP系列产品进行互补,和采购服务也能够融合互补,通过科箭的SCM套件,在外部多渠道订单的聚合、专业运输管理和协同上、云端仓储管理上,企业的物流数据就能够直接供应链级地打通,非常方便。通过这几个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同时通过这样一种云端的SCM,做到企业的上下游连接,实现数字化在上下游层面的贯穿。这是我们的规划,我们也期待这样一种规划能尽快落地。通过用友云和科箭供应链SCM的整合,服务于今天大企业的新制造、新零售。

 

科箭公司和用友过去在ERP层面也进行了很多合作,这个案例就是重庆万吨案例,用友和科箭整合以后为企业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这样一种合作是基于用友的NCERP,集团级的ERP系统,加上用友自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加上科箭的SCM进行了整合,同时企业内部也有很多第三方系统,通过云平台的支撑,结合SCM进行供应链贯穿,形成整合的方式。今后很多企业的需求都是需要平台+核心业务+生态伙伴全方位整合的模式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样一种平台生态下,用友公司自身也构建了一种完整的业务体系,通过我们的技术平台来支撑,技术平台提供了开发能力、运维能力,包括各种各样的技术服务的能力,我们通过一些服务帮助我们的很多伙伴能够很容易地和用友合作,最终通过我们业务级的生态模式将成果贯穿到企业的应用方案当中。在座很多大企业自身有IT部门、二次开发能力,你们也可以成为用友的生态,也可以借助用友平台技术的能力开发出更优秀的产品,生态模式既有用友又有伙伴又有客服,三位一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享受到生态的成果。

 

今天我们用友的生态还提供了投资的服务,今天用友的生态既是平台技术级支撑的深入业务融合的生态,又是具有资本投入、资本支持的全方位的生态,而且用友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很广大的园区,我们可以将园区提供给我们的伙伴,你在这里来办公,享受到我们整个园区的专业和优秀的服务,因此今天用友的生态模式是一种三重空间的模式,这样一种生态模式一定能够高速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功。用友的云生态,最终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界面和大家建立关系,就是我们整个用友的云市场,今天在整个中国具有2B服务云市场的很少,用友云、华为云、阿里云,云市场这样的模式是少数顶尖的企业才能够构建的模式,也只有少数的顶尖企业才能通过平台和生态的模式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客户,今天用友的发展已经进行了转型,已经升级成一个平台和生态的公司了,大家今天再来认识用友,要看到用友平台和生态的价值、能力。大家可以登录我们云市场,有非常专业的11类分类,你所需要的很多服务都能够在云市场找到,我们会不断推出更加深入融合的产品在用友体系内发展,通过这样一种云市场+融合性产品服务于我们在座的所有朋友。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总的发言,用友真正成为了一个新的数字时代的用友。前面提到了很多数字化的转型,每一个行业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大家感受最明显的可能就是我们的零售行业,今天我们也请到了来自咨询公司毕马威的专家为我们分享一下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有请毕马威主管数字化服务的合伙人毛健先生。

 

毕马威主管数字化服务的合伙人 毛健
 

毛健:刚才看到刘斌刘总讲的客户,我们有很多客户基本上是重合的。从毕马威的角度来说,说为什么毕马威会和一些云产品的公司进行合作。用友的同事说用友已经转型了,对于毕马威来说毕马威也转型了。大家印象当中觉得毕马威是一个审计公司,但实际上我们从全球收入上来说,咨询业务已经完全超过了审计业务,咨询业务已经不是传统的并购、税务这些,有一大部分是战略、管理咨询,绝大部分是技术咨询。在中国佛山我们有3000人的开发团队,南京今年又成立了一个创制中心,今年年底的目标是要到300人,明年差不多500人。从毕马威来说已经是完全的技术赋能各个行业的公司,不完全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或者审计公司。

 

我是毛健,负责整个大中华区数字化服务的主管合伙人,从数字化的角度上来说,对于本身零售快消行业来说,是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行业受数字化冲击最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离消费者是最近的,对于本身技术来说,以前技术最大改造的是供应链或者采购生产、物流研发大的供应链,目前情况下技术最先改变的是消费者,消费者被改变之后就对你本身交互的过程、后端供应链产品什么制造过程包括新的产品品类提出了相当大的需求。我今天会谈一个话题,整个零售消费行业数字化进程,我想把这个问题聚焦在供应链层面,本身零售消费行业供应链已经完全用另外一个名词进行定义了,英文缩写是DDSC,需求驱动的供应链。为什么会有这种定义,我下面和大家做一个阐述。

 

第一,看整个供应链未来的趋势以及其中的关键性变化,和以前的供应链有什么不一样。第二,看我们所定义的DDSC里面有哪些关键能力要素。第三,怎么样走到这个地步。首先看第一个,我们看供应链未来的趋势,谈到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本身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在过去的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关注怎么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是数字化每个人一定会谈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会慢慢被淡化,新的词叫数字化增长。为什么会谈到数字化增长?数字化是一个手段,转型也是一个手段,回到本身我们所谈的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或者目标上,是要谈到未来的增长,通过数字化手段,通过转型的方法去获得你新的市场,针对新客户新的产品品类,获得你更多的收入增长或者利润增长。如果有新的市场和产品品类聚焦,最大的前提是你得了解那个客户,但是我们看那个行业,这个报告是2017年的报告,今年的数据更恐怖,45%企业认为自己和客户之间是没有链接的,今年这个数据更大,50%。为什么?是以前链接断裂了还是什么情况,其实不是说比例增加了,而是它对自己和客户之间的链接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年的时候我在另外一个会场,一个客户说我1000万客户,到了今天你和客户之间的链接仅仅是50万。标准提高了。本身我们看到数字化世界里能够产生收入的也就那么50万。这个点上我们看到标准提高的情况下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或者重点在哪里,按照时间年份看,2010年之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和客户之间的互动,怎么把更多客户拉进来,但是会遇到很严重的问题,客户被我养刁了,要求高了,到了2016年大量出现了数字化供应链要更多的协同,和我自己本身的供应链。我2015年的时候在一家货运的公司呆过,做数字化共享,后面开始谈仅仅有数字化供应链还不够,要谈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转型。似乎好像已经够了,但是他们企业没有增长,前端、后端、顶端都有了,底端没有,我没有工具、方法去承载数字化营销把客户拉进来以后我和客户不同的互动过程,数字化的客户运营。第二,数字化供应链必须建起来,但是只建了一半,流程优化,数据的透明性解决了,但是消耗日常数字化供应链运营。仓储总仓和分仓一次性优化,如果不满足是不是还要进行二次优化?但是往往一次性就做完了,然后就不管了,按照原有线路做。数字化运营依赖工具、方法,2018年之后在数字化时代更多重点会聚焦在把企业打造成链接的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属于数字化网络里面的节点,你一定会和其他外围所有的技术服务商、上游供应商、下游网点门店形成很强的链接关系,只有这种链接关系才能支撑起数字化运营。你怎么搞清楚这批货应该发给哪批客户,我应该以最快的供应链给他还是可以慢一点但是可以高溢价服务给他,这是分化的。这种情况下我依赖的物流公司就得和他说这批货不要那么快,但是必须服务要好。你和他之间的链接关系就比以前更强。这种情况下链接会变得很重要,我需要链接到客户。内部不同的管理节点,零售里面有人货场,本身人是有分群的,货是不同品类的,没有一家公司靠一个品类能够打天下的,一定是分化开的。场,你怎么样按照不同的场景通过我们的客群,内部管理要素之间的链接会变得要求更高,会分成内场和外场形成一个相互链接。更重要的未来数字化运营的就是这个链接关系。

 

我们看目前供应链里面遇到的挑战,有8个方面挑战。第一,全球化。物流运输肯定不是在某一个区域。第二,经济不稳定性,经济波动。造成了整个消费市场突然就没了,或者需要将你的市场进一步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可能还不够,比如拼多多的出现让大家恍然大悟更大的市场在下面,这个时候你的物流应该怎么做。第三,新客群的出现。比如95后二胎,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力,这种新客群的出现。还有你本身技术改造过之后需求更复杂更个性化的新的客户大量涌现,还有整个供应链的波动性,你的供应商,可能你今天供应得挺好,明天突然没了。尤其一些技术服务商,还有一些小的品类供应商,还有本身各个地方的税收、监管政策,物流上还有交通运输的监管。你的物流是全区域的,你会遇到很复杂的非常细节问题的处理。还有产品的复杂性,还有本身数字化工具的出现,把交互的需求拉得更大。八个方面的挑战让供应链未来的方向会面临四个方面的压力。第一,财务的压力。对于物流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物流从来都是成本中心,没有哪家公司把物流和供应链这个部门变成一个运营中心,除非开放出来。当然开放也有很多问题,品牌之间的相互壁垒问题。第二,质量的需求。供应链以前谈的更多的是运输的快捷性的问题,但是实践里面质量追溯一直到原产地,物流供应链必须提供全路径信息。还有复杂性的提高,还有对于速度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速度上越来越快,末端配送上现在最极限的时间30分钟,下完单以后配送到我这里。盒马鲜生现在就是想怎么样把30分钟极限时间突破,这种突破是需要很多运力调配的。

 

去解决和应对这种挑战的方法在哪里,回到本原上供应链最终服务的对是谁,我们谈2C市场,回到本原上就是你的客户上,未来属于谁,你就按照它的焦点倒推解决问题,我们以前所谈的供应链在上面,上面一层供应链最终技术影响的是后端的制造、生产、采购、物流仓储的过程,通过技术让它规模化了,效率和成本大大提升,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品类选择,但是现在在数字化时代首先改变的不是后面,后面工厂大量节约了,该整合的整合了,现在技术最先改变的是消费者,让消费者消费主权被拉动了。第一,解决购买效率问题通过电商。第二,效率提升了以后有大量时间空余出来,就有大量的游戏娱乐体验的技术出来了。不管是购物本身的需求还是娱乐体验的需求,都对后端供应链形成非常大的拉动效果。比如服装行业,服装行业供应链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服装行业的库存能做到20%已经很厉害了,今年特别差,基本上到30%。本身服装行业物流的成本或者供应链的成本是333,30%铺货铺到门店,第二个30%是因为铺货不准导致门店要调货,还有30%是调拨货卖不出去,要物流退回来。这种情况下服装行业挣的钱全花在这上面了,在座做物流行业的同事你们大有可为。对服装行业想很多办法,比如采取定制的办法。第二,把备料的周期不买料了,要么就是做线上爆款,做大数据研发。目的不是应对前端大量变化过之后的消费者,消费者变得非常个性化、多样化,按照你以前的供应链。第一,采购生产、运输物理一直到后面直线性的供应链,消费者是没有满足的。消费者希望的是在任何地点都能够知道他想买的货或者他的创意在什么时间段被演化出来,在什么时间点能够交货,而我们现在的供应链不可能满足。数字化的角度上来说,除了本身信息化内部集成和内部链接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的任务就是怎么样把你企业内部的很多信息外化,外化给你的合作伙伴,外化给你的消费者。你在淘宝、天猫上买东西很正常地可以看得到物流配送到什么位置了,但是你觉得客户已经满足了吗?没有满足。客户有定制需求的时候不可能只给产品和物流过程。一个是做技术改造,第二是对消费者的变化,就会变成这样。原来的供应链从研发、规划、计划、采购、生产到运输、服务,直线过程,但是技术出来以后会让每一个环节之间出现任一跳转,比如说从研发,研发之后可以直接生产,3D打印了。比如说从规划可以直接到生产,中间不需要采购了。比如说可以直接从生产不要运输了,跳到配送了。因为大量技术出现让这些环节之间的链路关系缩短,供应链未来会变成数字化供应链,我后面想加两个字,网络,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和以前的供应链有什么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评价标准。以前供应链评价标准是速度和成本,就是效率成本。但是目前供应链之下会出现五个要素。服务、便捷性、体验、迭代性、敏捷性,你本身供应链和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一定是在这五个要素之间做任何组合。有些客户就是希望你慢到,但是就是要服务好。有些客户就是关注速度,必须要快到。我很反对很多人说供应链做的本质就是速度,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几个要素之间形成一个组合,有些就需要质量和服务之间的组合,成本效益上是不关注的。未来竞争需要把你具体能力内化到这些环节上,针对每一种客户形成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变成三层架构,第一,前端面向客户的旅程。从最初的你抓它的需求做研发,到你具体在全渠道上曝光加订单,一直到后面服务上搜集服务评价。如果客户一旦在全渠道或者大量信息的层面进行评价的时候,你需要有中台去应对。第一,不同客群不同渠道发布的内容。第二,研发如果广义供应链,比如说一个服装企业,用大数据去研发它的衣服,一个传统的羊绒品牌,以前是做羊毛衫的,后来发现客户对羊毛衫已经不感兴趣了,要做羊绒衫,通过大数据去找,一个是材料,一个是颜色,客户没有直接答案,但是发现明年以及后年冬季的时候年轻人更喜欢哪种颜色。联合营销渠道做爆款研发。这种情况下如果供应链不敏捷,怎么满足它。以前是大规模配送,现在要小批量挂件配送。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可视化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工厂、分发中心、物流港口一直到生产制造中心到消费者,十几个环节,你自己本身用的软件不下于三个,一定有ERP,WMS可能还不用ERP做,我很清楚这个问题,后端用ERP、SRM的,但是到了中间过程就完了,SD前面的订单到了DMS里面订单传不过来。本身信息在全链路里面是断开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供应链现在面临的最基础的问题。这个情况下你想做精准铺货、销售预测,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我的服务,不可能。我下面红色的字就是目前供应链遇到的大问题,比如低产能的可变性,包括更灵活的铺货,就没有可能性了。我们要解决供应链里面的问题,解决可视化、透明化的问题,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然后再谈数字化。10%这个数据,目前供应链真正可以具备向供应链网络转型的企业不超过10%,到最后真正的供应链能力是代表了工业互联网能力,之前那么15年的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消费互联网,未来市场更多的容量是在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关注点也是大量会转移到后面供应链的过程。这个情况下要去具备的能力有五个点,第一,供应链过程从来不是你一家独玩,一定是一个生态。一定要把价值观放到同一个平台上讨论,物流商、采购商必须同一个价值观认同的角度上谈问题,如果你为了追求效率他为了追求成本,这个事情干不成。第二,可视化和信息共享。第三,敏捷性和弹性。第四,把供应链进行重构。不同区域税务、法务的问题。第五,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去定位,提供它的服务。这几个点哪个为目标哪个为工具?我们认为第五点是你最终的目标,而前面第一点是前提,第二、第三、第四点都是手段,数字化供应链网络构建的角度上来说,第一步先试先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第二步把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回到你具体的运营动作上,这才是完成数字化的三步循环。你接触供应链网络的时候一定是倒过来看,然后再来看具体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化应该怎么来做。未来拥抱新的消费者,就是第五点目标上的问题。

    未来要去做的几件事情,第一,共享你的价值观。第二,全视野看透明化。第三,把你的敏捷性放到你的供应链里面。第四,面对不同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供应链进行重构。第五,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去做。第一,共享价值观。你要让所有人在同一个价值观上说话,就要把所有人拉到同一个指标体系上。下面的四个指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MPS,二次购买率或者客户推荐率,新进来的客户有多少人是因为老客户推荐的,新进来的客户很多时候物流状态没有发生,只有经过左右物流过程全部发生闭环以后仍然帮你推荐客户,这才代表你的物流供应链水平是最棒的。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下谈问题才能把所有人拉到一起。第二,让你本身的供应链和客户之间距离更近,用移动化手段或者大量的数据共享去解决整个数据交换集成的问题。第三,敏捷化和弹性的问题。第四,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监管政策的重构。第五,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应对。第一步先发现客户的需求在哪里,然后进行匹配,然后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去加强你的供应链能力。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供应链技术在用了,它不仅仅解决本身技术在两个不同的供应商或者主体之间记账的问题,本身区块链可以直接在几个不同的环节之间形成信息记录,这个我们在国外已经做了一些例子了,用区块链的手段把大量的生态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第一步先实现货的数字化,具体区块链里面形成记录,记录完全把数据采集进来,到每个分仓进货出货。用你的移动化手段进行信息的输入和集成。这是一个具体收入的比较,第一个就是销售,这是我们做完具体案例之后的比较,销售上涨了1—4%。第二,运营费用压缩上来说压缩了10%。还有整个库存增长率提升了。第一,让你的供应链永远保持在线。第二,同样的价值观把所有的好伙伴放在一起谈问题。第三,通过数据驱动任何一个运营环节。第四,端到端的可视化,第五,全局决策。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毛健先生的演讲,下面进入茶歇。

    


 


 


 

阿里云架构师总经理 傅杰
 

傅杰:什么是网络协同、网络效益呢?原来互联网大家参与的时候早期阶段连在一起就可以了,第二阶段是互动,开始有微信、淘宝之类的互动,但是这个还没有真正产生最大的效应,最大的效应是把所有人都连在一起的时候网络效应是非常大的。网络效应+数据智能,网上所有的数据很多操作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些过程比如说阿里可以把淘宝、天猫、支付宝所有的账号都打通,淘宝上很多消费也可以反映到支付宝或者优酷、土豆的账号里,通过打通以后整个数据的价值会非常大。不只是一小部分闭环的数据,而是大的生态数据。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协同起来之后会产生非常大的效应。谷歌其实不是一个搜索公司,它是非常大的广告公司,它有搜索广告,它通过广告平台在几百万中小网站上把这些广告发出去,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效应。通过几百万的消费者、网站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所以谷歌的股价非常高,把整个数据智能得非常好。怎么把你的数据用起来,把你的供应商、客户串联起来,网络效应怎么做,这块可以帮大家快速发展。阿里也是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业务的数据化。通过IT系统、数据仓储把很多业务相关的指标全部数据化,这个对很多公司并不难,难的在哪里呢?怎么基于这些数据做业务,阿里叫一切数据业务化,通过这些数据做决策,真正用这些数据,这是很多公司现在要考虑的。大家不要数据只做成EI报表就呈现上去了,这是很多传统企业做的,每个月产生一张报表或者快一点的第二天产生一张报表,这个在互联网时代太慢了,在阿里来说就像双11消费金额非常大,交易笔数也非常高,我们可以做到双11的时候2.5秒之后这笔消费就记录到消费运营的大盘里面,我们合作比较好的客户都是可以非常快地把全国的销售数据反映到总部CEO的办公室里,可以非常快地基于这些数据做决策。数据价值是和时间相关的,有些数据可能过了一两天就没有价值了,双11的数据过了一小时都没有价值了。大家在考虑用户数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的实效性,这也是云计算的优点,云计算可以把很多数据连在一起,非常快地计算。这是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有自己全域的数据中心、数据萃取中心、数据资产管理,大家如果做数字化转型或者要把数据的价值发掘好,一定要做好数据资产的管理,数据也是大家的资产,怎么把这些数据的资产管好用好,这是需要前期规划的。包括智能数据的研发,怎么做建模、规范和后面的开发,如果要做数字化转型或者把数据价值利用好,这两个东西是都要用的。基于这些阿里的数据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应用,红色的部分都是一些引用,给阿里小二的,给很多商家赋能的,包括生意的参谋。

 

新技术怎么帮助企业做竞争力的增加呢?阿里主要是ET大脑的模式。在阿里分成好几个大脑,有专门做工业、金融、零售、城市的,包含了最底层的云的平台,上面有算法的工厂,还有行业的算法模型和数据中台,基于这一套ET大脑,杭州前两天发布了城市大脑2.0,把杭州主城区40多平方米所有的红绿灯、车记录下来,动态地根据车流量调节红绿灯。工业大脑主要就是在工业领域,比如说化工厂能耗提高这块,农业包括医疗,医疗主要是看一些读片,原来读片子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读片师,美国一个读片师要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包括我们在江苏通过IOT的方案把整个环境的数据做监控。

 

最后讲一下我们做了哪些行业,比如我们在工业领域和协鑫光伏提高良品率,还有盾安是做风电的,通过物联网方案采取设备数据,如果设备出故障可以提早预警,这个也可以大大缩短它的故障发生的时间。最后一个是京信通信,做产品测试的效率提升。阿里云做了非常多的案例,时间关系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我们请到更多客户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对于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的趋势看法。首先有请圆桌讨论的主持人,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先生。有请麦德龙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总经理刘焯球先生;宜家东亚区运输业务发展负责人金臣佳先生;上实交通电器IT总监曹俊先生;诺尔国际物流副总经理刘翠兰女士。有请各位。

 

 

左起: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恽绵、麦德龙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总经理 刘焯球、宜家东亚区运输业务发展 负责人 金臣佳、上实交通电器IT总监 曹俊、诺尔国际物流副总经理 刘翠兰

 

恽绵:一个下午的会信息满满,有很多东西包括智能、智慧、数字化等东西过去只是一个概念,而现在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了我们每一个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从过去的产业经济到现在的消费经济和未来的枢纽经济,也在走着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发展道路上我们企业怎么办,我们现在看到的股市下跌,环境是严峻的,大家生意做起来都不那么顺畅,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如何转型、如何发展,这是每一家企业都想做的事情。科箭给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在这里探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这里有四位嘉宾,想听听他们的观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观点。大家觉得对企业来说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之路非走不可还是其实无所谓?传统供应链照样玩得转,干嘛非要数字化,数字化大企业在要干,我们这些企业未必。大家觉得我们的企业都应该走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的,这是一条必经之路的,举一下手。大家觉得不一定,传统供应链也可以继续玩下去的举一下手。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确要听听各位大家的观点。

 

刚才我们谈的是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底下大部分人都认为一定要转型了,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去实现它?

    

刘焯球:刚才在我的介绍当中有说到一个两难的局面,要不数字化、电子化,要不就死路一条。麦德龙虽然我们是做传统的零售,但是我们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一定要数字化、电子化。趋势,我说供应链这部分。我刚才介绍了我很多身份,我还有一个身份,原来我是长江七号躲在后面的,有可能因为个人购买习惯的改变,我没有从后台跑到前台来为客人服务,因为供应链的距离越来越短,因为数字化赋予的能力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客人。我将来可能不叫供应链总经理,我可能是客户服务代表,出来为客人服务的,我要做很多客人的订单满足、配送。技术上AI可以识别人脸,我准备用AI来识别我们的产品,入库,什么都不要做,马上知道这个货到哪个门店。第二,机器人,仓库里面可以自动化。到了那天的时候整个供应链物流就是自动化,我们的身份如果不改变做什么好呢?没有东西好做了,我们要为客户服务,这是我对数字化的一些梦想。

    

恽绵:这个梦想怎么实现呢?您是心里已经有了路线图了还是您首先是梦想家?

    

刘焯球:这个梦想落地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这个技术确实已经成熟了。我已经有一些产品的供应商局部地在仓库里面有一些无人设备,我要用货到人的办法还是机器人的办法,我已经有一个初稿在调研。从技术、硬件的角度,不会太远的,这个梦是可以实现的。

    

恽绵:技术角度上不是难题。

    

刘焯球:现在人越来越不可靠,我们的订单、配送单还是用手写的话,0、6、9天天都搞不清楚,怎么活下去呢。

    

恽绵:你的梦想是很先进的,但是按照您刚才讲演当中谈到的,我们麦德龙好像迈得很稳健,换句话说走得慢了一点,是不是这个事就应该慢慢来?

    

刘焯球:这个我要吐槽一下,其实在市场上大家都知道有两个阵营,一个是阿里派,一个是腾讯派,很多人看为什么麦德龙没有站边呢?其实站边的都是亏本的人带着赚钱的人,盒马鲜生还在亏钱,但是赚钱的人跟着它走。麦德龙很稳健,我们还是赚钱的,但是能赚多久呢?现在开始打问号了。我们确实要开始做一些改善的措施来解决市场的改变、客人需求的改变,我们要往这个方向走。

    

恽绵:刚才您讲的时候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您说要落地,要找一个技术成熟的,意思就是我们不当小白鼠。两年之后您和科箭谈TMS还是您觉得现在差不多了,我们这些小白鼠已经吃得很肥很胖了?

    

刘焯球:晚到总比不到好。

    

恽绵:给刘总鼓个掌,金总。

    

金臣佳:我相信宜家比你们更晚,大家觉得宜家可能供应链的理念各方面的流程是非常先进的,但是讲到系统各位我不知道有没有在宜家工作过吗?绝对是我们的瓶颈。我们有自己的TMS系统,8年半前我第一次出差就是去欧洲做这个系统的构架,到今天这个系统还没有上线,听说已经烧了好几个亿了。这个和公司的性质有关系,北欧公司走的路比较稳健。第二,宜家的产品特性,我们本身利润率各方面是可以的,又没有受到电商大幅度冲击,这块不急。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总部肯定不会同意我们去买新的系统,我和科箭的刘总也聊过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曲线救国,我们可能会用像刘总科箭这样的平台系统,但是和我们自己的TMS系统是绝对不可能对接的,当中的接口在哪里呢?反而在我们的车队、服务供应商。我们的TMS系统把数据传到他们,他们把数据反给类似科箭这样的平台。说到我们宜家的愿景,办公室有一张这样的大屏,就和电商公司很像,一张中国地图或者亚太地图,每天多少车在跑,多少用量实时KPI,有多少准点率、破损率,具体到每一条路线、每一车,可以看到车多少速度行驶、油耗多少、驾驶员是谁,这个和滴滴打车或者饿了么很像,但是传统物流就是没有。我在宜家是管运输采购这块的,我的愿景可能就这么简单。我要的所有数据都有,可以横向比较。比如车队和车队B的油耗数据我可以拿到,你是35升每百公里,他是38升每百公里,我可以做横向比较,这些数据对我们才有意义。现在如果我问车队收也可以拿到,但是上来的数据第一,五花八门。第二,准确度有问题。这些数据没有用。我们的愿景应该是这样的,高度可视化,数据可以支持你做各种分析。

    

恽绵:但是刚才你谈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己所不用你们要用。这个透明化的系统比如你有50个供应商,他们有15个用的是科箭的,还有35个用的是其他系统的,你怎么弄呢?

    

金臣佳:首先科箭的系统和我们的TMS是不可能对接的,另外我们所有供应商的TMS和我们的TMS也不允许对接的。

    

恽绵:全球都这样吗?

    

金臣佳:对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算我们现在用了科箭系统,10家供应商里面5家用5家不用怎么办,讨论出来初步走的方向,我们还是尊重所有的供应商,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系统,我们供应链盘子里面比如有中外运或者招商集团,不可能招商这个系统不用了用科箭的系统,这是不可能的。更多地是我们其实是它运力或者生态环境当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想要的方式就是提供接口,我相信科箭一定能这样做。你用科箭的系统,自然就有接口。如果你没有用科箭的系统,我和你TMS做对接,我只拿我想要的数据。比如你有核心的财务数据我不需要,我只要像GPS、油耗、驾驶员信息类似这种数据,通过接口来对接第一更方便,第二灵活度更高。当我有新进供应商的时候,不需要换系统或者开发系统,只要开发一个接口就可以了,而且这个接口开发出来我相信刘总他们开发出来的接口一对万的都可以。这可能是我们想要推的方向。

    

恽绵:这么一套系统一定要通过科箭这套系统统管,至少中国国内的运输,你还是需要用到科箭的系统,是不是还是要采购科箭的系统?

    

金臣佳:采购有很多方式,一种方式可以是我们和总部批使用费多少,一年多少钱。第二种方式,把它买下来,后期开发的钱。也有第三种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个使用费打到我们的下游供应商的物流费里面,以服务费的形式,当然服务费最终体现在运费当中,宜家在付,但是是多种方式。

    

恽绵:只要不克扣第三方的我们没有意见。麦德龙客户的变化是很多的,我是经常去麦德龙买东西的,麦德龙买肉是要穿棉衣进去的。

    

刘焯球:现在改了。

    

恽绵:至少冷链是很棒的,不用担心温度的问题。我到宜家不吃那1元的冰淇淋肯定心里不舒服,吃完了就心满意足。宜家会觉得你以后的市场回变吗?像麦德龙刘总就觉得市场一变我的供应链要变了,不变跟不上他们。今后宜家会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金臣佳:宜家一定会变,我们马上要在上海开一个用户体验店,现在看到的宜家都是我们自己买地建一个大的蓝盒子,这个其实是非常欧洲概念的,欧洲有大片地可以给你随便盖,但是在中国比如上海一线城市是不可能在市区买到这样地方的,我们也在想转型。我们将来可能在杨浦区一个shopping mall里面有一个小的体验店去租,这里面你不会买到全库存,只有部分的库存,就像无印良品这种概念,有几个展示厅,当中会看到很多的二维码,看中哪个产品扫二维码电商下单送到你家里,这个可能是对最后一公里配送要求很高,对于我们做干线运输的来说,本来我是集装箱送到这些大的商场就可以了,现在我要送到杨浦一个非常小的商场后门,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需要用的车型和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能源类型也不一样,可能需要电动车,特殊牌照和通行证,对我们整个响应速度和服务要求也会相应有改变。具体怎么改变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定会来。宜家上上个星期刚刚开了电商,节奏有点慢,但是我相信电商质量还是蛮高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后面会有很多这样的变化。

    

恽绵:数字化转型是必走之路。

    

金臣佳:我看到有人举手说我可以不转型也能成功,我个人判断应该是小企业,当你企业到一定规模,人一定是不能再计算了,Excel表格也不能再计算了。

    

恽绵:即使是小企业,也一定会在大企业的供应链里活动,是一个生态。就像你的供应商,如果不用科箭的系统,你招标的时候门槛设在那。

    

金臣佳:我们做采购不会设类似于一定要用科箭或者谁,哪怕手工算也没有问题,最后体现在成本。1000台车100个人手工管理调度。欧洲一些供应商1800元几百个车头4个人用系统在管,成本上不能和人家比,自然就被淘汰了。科箭其实是帮这些人提高竞争力的。

    

恽绵: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也得转,不转跟不上宜家的节拍了。这两家公司不用做介绍大家也知道,曹总您介绍一下。

    

曹俊:我们是上汽集团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之一,通用、大众、上汽荣威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主要是做电动摇窗机和汽车天窗、喇叭之类的电子产品,喇叭我们是全球做得最大的,保时捷的喇叭也是我们供应的,但是这是最不挣钱的,因为这是靠量获得效益的。汽车行业我们是做得比较早的,比如说宜家同事说的大屏幕,我们已经在做了,老板的要求是希望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任何数据有一种驾驶舱的感觉,现在百元能耗、边际贡献率是多少,希望很快看到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在若干年以前可能财务要花一两个星期才能做成,但是刚做出来发现又不准了。汽车行业虽然说目前来看利润还是有一点的,但是它对于整个管理要求很快。比如通用的车型今天卖得很好,第二年有类似的车型出来一下子销量跌很多,我们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摇窗机,去年增长,突然之间销量一下子跌了很多。比如长城汽车边上我们开了一家厂为它供货,今年国内的SUV销量不是很高,它的产量一下子跌了很多,直接就影响到我们整个销售了。目前我们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把以前旧版本的WMS迁移到云端去,我们在美国买了一块地,美国所有的人员工资都很高,我们不太可能把一些关键ERP应用放到美国去。第一,我们集团要求我们核心数据在本土。第二,我们希望一些核心数据能够由我们来掌握,并且他们那边的运维成本很高。但是有一些边缘计算的东西,我们必须放到本土部署才能获得一定的用户体验和数据,这个时候科箭提供的云服务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我们集团在底特律买了很大一块地,包括车灯、车身控制都搬到那边去了,他们已经来我们公司学习过好几次了,前年科箭云在做无人机盘点的开发,我有兴趣参观了一下,后来和他们工程师沟通了很多,我们希望有一点AR增强的盘点技术,我们的料有很多,现在一个车型本来开发两三年,现在可能半年一年就要供货了,我们的库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东西太多,可能上万种,每一次盘点几乎都会把我们的电充完了。我希望能够我看到就点到,将像钢铁侠那样。我看到无人机盘点那样的东西,我觉得这种实现不再是科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应用这种技术,这种技术确实有很大的实际使用效果。我们已经做过了类似AR增强开发,一些小的产线,我的维护工程师希望看到某一个产生的点不用过去就能知道现在的状况,如果有类似AR增强技术直接在他面前看到的地方显示出部分信息包括运营状况,对他来说效率会提升很多。这个用在物流的盘点上也很有用。其实我还是物流总监,我们老板在很多年前就认为IT和物流是不能分家的,IT很多系统都是为物流服务的。

    

恽绵:我们汽车零配件一个是本身和整车厂的联系很紧,针对整车厂他们的一些看板,需要和你的WMS对接吗?还是不需要?

    

曹俊:需要对接的,汽车的供应链是很长的,分第一、第二、第三梯队,我们是属于整车的第一梯队,我们的很多部件直接装成固件送到生产线边上直接装车了,第二、第三梯队是送到我们这里来的。现在很多企业提出整车客户要做到前端绑定,产品下线的时候就知道我的产能,如果和EDI对接之外,还要和我的WMS系统对接。

    

恽绵:通过云的部署在你这里可以大幅度降低IT的成本,然后通过和客户系统的紧密对接实现全供应链透明化。刘总,您介绍一下诺尔。

    

刘翠兰:我们是一家三方物流公司,我们有两个身份,今天有人举手坚持不转型,作为一家物流公司来说我们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客人的需求是一定要求我们跟着一起往前走的。另外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们和科箭在09年就开始合作了,从最初的TMS4.0版本,当时我主导上线的,上得也很辛苦。后面从4.0升级到4.5再到现在云的TMS。物流企业对于管理的需求要求是很高的,第一,我们面对着非常多的客人,我们怎么把这些客人的需求整理起来变成标准的操作流程进到TMS里面。第二,大家会提到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客人又会有不同的个性化要求,我们也要把它变成标准操作从TMS里面来实现。作为三方物流公司来说我们更多地是要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我在资源整合上要发挥我的管理优势。比如说我在线路的整合上,我们的TMS可能有上百条路由规划,我们作为三方管理供应商的职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诺尔我们在全国协调了接近100家承运商,怎么把我们标准化的需求让他们执行。这个对于物流公司的管理来说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从两个身份来说我们对于数字化转型或者更快速地响应客人的需求,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对这个是非常有要求的。

 

还有云的TMS,我们可能有上百家客人面临着10、20种不同的结算方式,原来的结算最初靠Excel表格搞定,每个项目都有项目经理、客服负责每个月的结算,这个非常耗人工,差错率也很高,怎么用系统化的方式把结算的问题搞定,这也是我们对于管理上的一些需求。我们在全国有43个云仓,一个月之内可以实现43个仓系统同时上线,这是原来WMS无法实现的,可以快速响应我们的需求。同样对于客人来说供应链比如我们顺丰用习惯了,这个货出库了,到哪了,什么时候送。对于传统物流来说这个盲从一直是面临挑战的,设备投入和智能化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两年云的TMS的推进,这个层面上有了很多提高,加上智能化,智能手机、设备、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化会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物流B2C来说透明化一定是指日可待了。

    

恽绵:我们都是做第三方的,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需求不可达,这套系统永远都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会有这种情况吗?

    

刘翠兰:比如鞋服行业,我们了解鞋服的特性以后,我们可能会用系统去预测国庆来临之前会是大量的发货期,我们应该配备什么样的资源。第二,我们了解这个行业的特性十一过后一定会有大量的退货。比如说我预测它会有什么样的退货,用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匹配。但是有的时候无法完全准确地预估,更多地还是要靠第一,对于行业特性的了解。第二,我们和甲方客户共同的数据传输的共享。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恽绵:我现在担心的是比如说TMS,您是做服装我也是做服装的,我们有很多同类需求一起给科箭提出来,科箭迭代更新上去了,可是这些需求对金总来说宜家不做服务,我没有需求。这怎么办?这时候会碰到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上的差别。这个时候云下一步会走到什么样的方向呢?或者我们企业希望给刘总一些建议怎么走。

    

刘翠兰:第一,云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共享信息和技术。第二,共享的都是标准的东西,有一些是我不需要的。我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能不能得到认可,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感觉明明我提了这个需求了,为什么不改。这个问题是科箭刘总他们未来要考虑的,共享经济来了以后我们会共享很多技术和信息,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给我们增加一点负担,这是科箭值得探讨的话题。

    

恽绵:这个和我们使用方也有关系,如果我们想把我们想要的事情都放在一个共享云长解决,这件事情会变得很复杂。

    

曹俊:我有一点想法,我们公司用SAP很早,1999年的时候就用了,那个时候SAP刚刚进入中国,版本改了很多,也是把自己的系统放到云端,但是有一项没有改,就是完全开源。一个方案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版本,但是可以安全使用代码,不影响迭代。我觉得科箭也可以这样,共享经济时代开放是很重要的。

    

金臣佳:我们希望刘总开发出来类似于像IOS安卓这样的系统,一个平台系统,会有很多小的软件公司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来帮你打造各种各样的插件系统。比如我刚才说的油耗分析,可能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奢侈品对油耗不那么敏感。但是宜家需要,或者麦德龙需要,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插件,不需要的就不用。

    

恽绵:刘总有话要说。

    

刘斌:可能我们已经享受到云服务的一些便利,我们在产品的发展,我们产品总监专门提到我们要往PaaS的方向走,在座的可以使用标准化的平台,未来可以在我们整个PaaS平台上开发出自己的个性化的需求。第一,我们一直在提的软件的服务化。未来会把很多模块变成一个一个服务,大家选择性地使用这种服务。就像我们使用阿里云、航班、天气服务,都是一个一个服务。第二,软件发展的生态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会有很多人去选择他们认为个性化的东西,在座的都是我们云服务的实践者,未来我们会发现云会给你带来更加好的便利。

    

恽绵:照刘总刚才描述的,我们供应链数字化的云会不会发生改变,我们和刘总用的TMS云是一个,今后会不会私有云的形态或者混合的形态更多一些?我有我的,我们数据库是自己的,程序是云上面的,今后是不是程序也会变成私有云?

    

曹俊:我作为一个IT经理要考虑的问题是信息安全,这是重中之重,我作为一个物流总监要考虑的问题是成本和绩效。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不矛盾的,对于我来说IT也好物流也好,那些不是很增值的我认为非核心业务的,能外包就应该外包,这是降低我的风险和成本。不管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如果能保证一定的信息安全,并且经过检验是可靠的,其实对我来说无所谓,哪个成本更低用哪个。

    

恽绵:我们的云是放在阿里云上的,安全是要由阿里云来保障的,未来宜家会不会有一个宜家云出来?

    

金臣佳:我同意曹总说的信息安全是很重要的,这其实是我们的诉求或者问题,这个问题我相信刘总的团队应该能给我们解答的。如果像腾讯、阿里这样的云公司在中国应该是被广泛认可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国家现在有一些认证,比如可信云类似于这样的,只要是通过的,我相信我们企业也是放心的。

    

恽绵:至少肯定比我们自己建的计算机房安全很多。

    

金臣佳:讲到信息安全有一些供应商提给我们的问题,供应链会担心它把这些核心业务数据提供给了我们宜家指定的云平台之后,这些数据是不是有可能被泄漏出去,比如效能数据、运价数据,这是我们推行当中遇到有阻力的部分。

    

曹俊:有关于数据方面其实IT专业里面有一个数据脱敏,存在很多数据在数据库中,我们把结果想得最坏,一旦数据库被攻破,东西被人家拿走,我的数据会不会隐私泄漏,这是数据脱敏软件做的事情。它是一个算法,不仅是你要获得这个数据库的文件,还要获得算法,才能把这个数据库里面的隐私信息拿出来。这个可能不是科箭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不专业,它是云的供应商。阿里云我也用,你被攻击了会提醒你,但仅此而已。攻击成什么样和它没有关系,亚马逊云做得比它好,阿里我相信会做得更好。

    

恽绵: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会有一条路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首先是需要有信息化,随着业务的需求我们需要有透明化,透明化就一定要把东西连起来,北欧不让连,但是工厂不连的话一天上万个订单怎么弄?上万个物料一个小时补一次货,怎么补,手工是绝对受不了的。后来没有办法,我们和他们商量,我们一起开发一个中间件,工厂SAP出来要交料,我和交料系统对接,回去的事情自己解决。在中国有很多事情需要曲线救国。

    

金臣佳:外企很多时候需要数据讲话,前期和总部讲再多没用的,它是绝对不会开放的。中国做了试运行之后效果非常好,节约了多少百万的钱以后,再和它谈如果你能开放一点点接口以后,再省多少百万有的谈。

    

恽绵:台下的嘉宾有什么问题吗?

    

参会者:我是阿里云这边的,刚才提到阿里云对安全问题的防御措施,我要澄清一下。阿里上面是有报警功能和防御功能的。

    

曹俊:要额外花钱买的,如果只是买一台虚拟主机是不提供这个服务的。

    

参会者:如果非常大的客户可以定制化地告诉你们怎么做,以最优成本的方式。对我们来说客户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看阿里云所有的官方宣传,数据安全和客户信息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会后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恽绵:现在我们有阿里云、腾讯云、IBM云、华为云,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还是竞合关系?

    

参会者: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实话实说还是有互相竞争的。

    

恽绵:这些云今后会形成一个融合的中国云吗?

    

参会者:技术角度不太可能,云的技术发展来说是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的,如果看两三年前的报告,可能有二三十家云厂商在象限图里面,但是最近只剩下6家了。这还是一个市场的过程,客户会选择价格最高、服务最好、最安全可信的云厂商。

    

恽绵:别到时候又来了一个中国云一统天下。

    

参会者:这是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

    

恽绵:麦德龙的刘总谈到数字化供应链转型,要么数字化要么死掉。我过去记得麦德龙的全名叫麦德龙现代自运公司,现在都要送了。

    

    刘焯球:其实我们是做企业端为主的,我们有20、30%生意是我们送给客户的。

    

恽绵:这些改变一定促使麦德龙向数字化转型,包括AI识别,这个东西一过去根本不要什么二维码。包括门店的摆放,但是这个地方麦德龙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它要选择成熟的技术,很稳健,不冒险。这也是麦德龙稳健经营的思路。

 

宜家的金总谈到了宜家由于自己的原因,在全球不太可能直接用一套中国的系统,但是他对供应商有非常紧迫的需求的,需要供应链有这些系统,这些系统解决什么问题呢?宜家供应链的透明化。这个时候就需要TMS无论是科箭的或者其他的在宜家这个地方要能够对接。刘总这边的系统本身就提供了和第三方的对接,比如我们和顺丰的,订单下到顺丰,顺丰的路径就全部回来了。一定要也这么一条路去解决,包括宜家这样的店现在都在做体验店,都在做电商,系统都不让对接的公司都在做电商,想想这个事情会有多厉害。

 

曹总谈到了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老板要求,老板在办公室里看不到数字会疯掉的,所以逼着我们把整个IT系统打通,特别是汽车供应链很长,要求又很高,原来科箭的WMS要考虑在云端,而且要解决他们分布式各个地方各个服务器节点的问题,放到云之后成本可以降低,云仓的管理模式效率又可以提高。这些问题部分提到了AR增强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要求是特别高的。有些东西是人力不可及的,人越来越不可靠了,他总有疲劳的时候就出问题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到供应链的全面透明和全面数字化。

 

诺尔的刘总谈到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是非常透明化、多元化的,我们第三方物流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客户个性化的东西变成标准化的东西,我们做的是翻译。这个时候就带来了系统的不断更新要求。这个时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了,信息系统向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支撑点这个角度,不仅仅是上个信息系统供应链就数字化了,不是这个概念。只是一个工具,只是一个转型的支撑,但是信息系统是可以固化你的转型流程的,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后面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了未来科箭的这套支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系统,曹总提到了能不能像安卓那样开源,很多小公司做插件,做完了以后私有,一起来。科箭从一个软件的开发商到模块的服务商,从软件到服务、生态转变。最后曹总提出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安全问题,阿里的老板也出来呼应。任何情况下安全是最重要的。

 

只要注重了这些,中国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一定会走得更好,让我们大家以热烈地掌声感谢四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分享。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的2018科箭用户大会到此结束。
 

交流晚宴

 


 

 



媒体群访

 


 

本次大会期间,科箭特别邀请了各媒体对科箭总经理刘斌等人进行了群访。针对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提出的“科箭为用户提供服务帮助用户实现更快速回报,回报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科箭如何保证用户快速适应不断迭代的系统”等问题,刘斌表示,科箭提供的服务都是能够云端同步的,因此用户能够快速布局,实现迅速抢占市场先机的目的,科箭通过这样的服务帮助用户实现了效率提升和人工成本的优化;另外,科箭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迭代系统,一部分原因就是科箭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地学习和适应新系统,同时新系统的开发和迭代是基于原有系统的,不会增加用户更多的学习成本。

 

下一页
参与评论
智能物流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服装O2O能否开辟一片新天地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